屏東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周春米:邁向和解與共融的契機
屏東縣二二八紀念音樂會活動,屏東縣長周春米(右一)與92歲受難者家屬張林淑汝(右二)在屏東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前獻花致意。(羅琦文攝)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紛紛在屏東公園二二八紀念碑獻花致意。(羅琦文攝)
屏東縣政府在屏東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前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羅琦文攝)
屏東縣政府在屏東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前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羅琦文攝)
屏東縣政府今(28)日上午在屏東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前舉行二二八紀念音樂會活動,以音樂撫慰人心。92歲受難者家屬張林淑汝從未缺席紀念活動,依然從100公里外的墾丁趕赴屏東市與會。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歷史不該只是傷痛的回顧,更應成爲邁向和解與共融的契機。
縣府每年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今天屏東縣長周春米、立委鍾佳濱、徐富癸、縣議員許展維、樑育慈、李世斌及50多位受難者家屬齊聚屏東公園,音樂會首先邀請樂團演唱補破網、橄欖樹、何日君再來等歌曲,用歌聲緬懷歷史,透過音樂會向受難者致意,並獻上百合花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周春米表示,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時任屏東市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3月8日當衆遭到槍決,另有20多位民衆受難,是屏東很大的傷痛,透過每年的二二八,在1992年落成、全國第一座官方的紀念碑前提醒大家,絕對不能忘記歷史,除了讓真相得以被銘記,也要引以爲鑑,珍惜現在享有的民主自由,纔不會辜負先賢的生命犧牲。
周春米說,歷史不該只是傷痛的回顧,更應成爲邁向和解與共融的契機,希望透過音樂,讓歷史的真相得以被銘記,也讓愛與包容成爲前進的力量。歷史雖然不能改變,但可以選擇如何記憶,如何前行,透過愛與包容,共同守護這片土地的和平,讓二二八的歷史不再只是悲傷的過去,而是通往未來的橋樑。
周春米表示,近幾年來政府跟時間賽跑,從前總統蔡英文到賴清德總統持續推行轉型正義相關工作,在條例通過後,2023年1月政府設立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爲被害者權利回覆基金會,針對在國家威權統治時期,因爲國家不法行爲受損害者,如生命或人身自由受到侵害、被剝奪財產等,促請受害者及家屬儘速向基金會申請權利回覆及賠償事宜,後續縣政府也會配合基金會透過更多管道宣傳,讓家屬知道他們的權利所在。
來自墾丁的張林淑汝數十年從未缺席紀念活動,她的二哥當年22歲,要去臺電上班的途中遭槍斃,那時候她才13歲,日後常見母親日夜流淚思念,心中非常難過。張林淑汝以寬容的心面對過去的苦難,並期盼下一代能夠正視歷史、珍惜和平,對各界的關心頻頻表示感謝。
屏東縣政府今年首度在屏東演藝廳舉辦「以愛相聚」228音樂劇,由小嫺及明華園第三代陳子豪擔綱演出,以姚陳會阿嬤一生的親身經歷,帶領觀衆見證大時代的傷痕與希望。縣府下午特別安排受難者家屬一同前往觀賞,透過感人的劇情、動人的音樂,共同體悟歷史的重量,也感受愛與希望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