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潮州調解委員會成立率高達8成1 獲法務部評鑑全縣第一
▲潮州調解委員上任合影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陳昆福/屏東報導
屏東縣113年度調解案件成立率突破70%,不僅創下歷年新高,屏東在女性調解委員佔比方面,六都中僅次於臺北市,展現女性積極投入基層司法工作,其中,由女力主席黃曾碧琴領軍的潮州調解委員會,在法務部評鑑中更榮獲全縣第一,成立率高達81%,成爲地方調解工作的標竿與典範。
縣府民政處表示,屏東縣113年調解案件成立率首次突破七成大關,共受理6,798件調解案件,其中成功調解成立4841件,調解成立率近72%,相較112年受理7272件、成立4,921件,成立率近68%,顯見調解績效明顯躍升。
其中,潮州調解委員會每年調解案件近千件,平均每月處理超過70件,案件類型包羅萬象,其中以車禍案件最多,佔約六至七成,其餘包含土地、買賣、工程、債務、租賃、勞資爭議、財產分割、扶養費請求等糾紛,由14位調解委員及3位組員長年扮演着以和爲貴的協調角色,成功化解社會各類糾紛。
現任潮州調解委員會主席黃曾碧琴擁有27年調解經驗,處理過家產爭議、婆媳糾紛、棄養父母、家庭暴力與受虐等棘手案件,歷練相當豐富,團隊此次獲得評鑑第一的肯定,她也歸功於成員們分工得宜、宣導不遺餘力,而委員間高度的向心力與榮譽感,更是調解成功率居高不下的關鍵,她也驕傲地形容,這份榮耀屬於「我們地表最強的團隊」。
「調解不只是講法律,更重要的是看見人與人之間的情緒與關係」主席黃曾碧琴指出,雖然案件類型大同小異,但不同人就有着不同的故事,委員們總能以「同理心、耐心、古道熱腸」三項特質拉近彼間訴求、拆解糾紛,尤其女性調解委員溫暖、身段柔軟及心思細膩的特質,常能發揮重要作用,讓緊張情勢得以化解。
民政處指出,近三年來屏東縣女性調解委員的比例穩定上升,111 年男性委員202位、女性107位,女性佔比僅34.6%;112年男性 187位、女性115位,提升至38.1%;113年男性194位、女性122位,更進一步增至38.6%,不僅持續成長,與六都相比表現亮眼,僅次於臺北市的41.6%,高於新北市37.8%、桃園市33.8%、臺中市33.5%、臺南市34.4%及高雄市34.9%,顯示屏東在推動性別平衡上成效明顯,女性也愈來愈積極參與基層調解工作,展現強大公共參與力與社會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