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造林20年期滿持續優化 辜懷羣:永續的實踐就在堅持

平地造林20年期滿持續輔導計劃發佈記者會啓動儀式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91年推動「平地造林計劃」,輔導農民及農企業轉作造林,迄今已營造1萬3492公頃平地森林,創造多元環境與社會價值。林業保育署1日舉辦記者會表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將啓動爲期10年的「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劃」,針對已成林的平地造林推動更進一步的分流輔導措施,提升平地造林的生態系服務價值。參與平地造林的詩人吳晟與泰和興業董事長辜懷羣等人也出席,宣示在氣候變遷挑戰與永續發展目標下,將爲臺灣建構更完整的農地綠色生態網絡。辜懷羣認爲,保種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而平地造林是植物方舟計劃最重要的支持!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強調,平地造林已成爲全球農業政策的共同趨勢,同時也是國際間積極推動農村景觀政策之一,不僅能增加平原地區的綠地面積,更爲糧食安全及農地保存提供良好支持,且平地造林已爲平地農業區的綠色生態網絡奠定良好基礎,後續將進一步分流輔導,「具木材生產價值」區位者將強化自然碳匯功能,增益淨零排放目標,更有助於提高國產材自給率;「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區位者將成爲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的延伸,也有機會認證爲保育共生地OECMs(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踐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成爲人類生活、經濟生產與生態保育和諧共生的場域。

屏東高樹泰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辜懷羣董事長分享平地造林故事

「有341公頃樹林的紐約市中央公園,就是個典型的平地造林範例。」泰和興業董事長辜懷羣指出,紐約人不是拆掉一堆老房子來造公園的;他們是對未來的都市有願景,找了建築師做社區整體規劃,然後依着藍圖平地造林、修建景觀,從開放一個人工湖開始,一步步長出了一個新市鎮。很多事情雖然我們未必能活到看見,但建設家鄉,每晚做一天,子孫就晚享福一天。「永續」二字的實踐,就在堅持。

辜懷羣提到,泰和95公頃的林地,有88公頃的政府補助期已屆滿。雖然它還沒有變成一座偉大的森林,但在山坡地造林已不容易,平地造林更是艱辛。造好了林要把它景觀化:無論是把整片森林建設成如畫美景,還是把一棵棵長大的樹砍去賣給需要造景的人,都不簡單。更何況泰和的土地本都是砂石地,在砂石地上造林搞景觀,20年只是剛開始,還在摸着石頭過河。只要只要不放棄挹注資源,百年百頃的森林家園,一定不是夢。

詩人吳晟分享當初把農地轉作種樹、由單一作物轉變爲多樣樹種的歷程,在逐漸工業化的彰化鄉鎮營造充滿綠意的「純園」,是對臺灣土地及文化深耕的展現;位於屏東高樹鄉的泰和農場以20公頃土地保存近3.5萬種植物,成全球最大熱帶、亞熱帶植物庇護所,並參與平地造林逾93公頃。

長期研究平地造林的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顏添明教授強調,維護具棲地景觀價值平地森林的重要性,也是應對氣候變遷的有效策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參與平地造林的農地在20年屆期後,將依109年農業部評估團隊的盤點資料爲基礎,按「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及「具木材生產價值」區位,藉由適性分流輔導措施,引導參與之農民及企業,強化平地森林在生態棲地、自然碳匯及木材生產上的永續價值。如屬「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區位者,政府將在未來10年提供私有農地造林人每年每公頃環境維護獎勵金新臺幣10萬元,辦理撫育管理、增植樹種、營造復層林及日常維護工作,另屬「具木材生產價值」者,則在未來10年分年進行造林木撫育,政府提供私有農地造林人每年每公頃8萬元環境維護獎勵金,並將引進專業工作隊協助造林人加強棲地優化或營林撫育等作業,未列入上述二區位者,可回覆農業使用,或繼續參與本次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劃。

與會衆人在記者會上共同啓動「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劃」,宣示平地造林邁向下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