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對話是美方唯一正確選擇

■ 曲維璽

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了《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再次澄清了中美經貿關係事實,系統闡釋了中方對中美經貿關係相關問題的政策立場,闡明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中美雙邊經貿關係的損害,展示了中國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和意志。事實一再表明,平等對話是解決中美經貿分歧的唯一正確選擇。

一、“美國對華合作吃虧論”根本站不住腳

鉅額貿易逆差是美國對各國祭出關稅大棒的重要理由,也是美方鼓吹“吃虧論”的重要依據。然而,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雙邊經貿關係的內涵早已超出貨物貿易範圍,貨物貿易差額不應是評價中美經貿往來獲益的唯一標準,客觀評價中美經貿往來獲益情況更需要建立多維立體視角。在服務貿易領域,2024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318.4億美元,中國仍是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國。在雙向投資領域,美資企業在華獲得了豐厚的投資收益和經營利潤,中國企業在美投資也爲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爲美國帶來的隱性紅利更難以計算。

即便是在被美國政府屢屢詬病的貨物貿易領域,貨物貿易差額也不能代表中美貿易往來的全貌。中國是美國農產品、原油、飛機等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中國大市場爲美國相關產業發展和就業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美國大豆協會(ASA)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總額佔其大豆出口總額的57.7%,每年美國農民生產的大豆約有1/3銷往中國。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也大幅降低了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和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表面上看,中美貿易順差記錄在中國,但貿易背後的“利益順差”多在美國,美國貿易商和跨國公司從中獲取了絕大部分的利潤。

市場不會撒謊,中美經貿合作已經取得的成績就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我們不否認中美經貿合作爲中國更快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提供了幫助,但也絕不是一邊倒地只對中國有利,而是同時惠及雙方的理性選擇,所謂“美國對華合作吃虧論”站不住腳。

二、中國始終以最大誠意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大局

作爲負責任大國,中國充分認識到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對於中美兩國人民以及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始終以最大誠意維護中美關係和中美經貿關係大局。自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以來,中國認真履行協議義務,從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擴大農食產品市場準入、擴大自美進口等方面積極迴應美方關切。同時,協議執行期間正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時期,全球經濟和貿易活動遭受重創,美國自身也存在部分產品產能有限、價格競爭力不強、基礎設施不足等掣肘因素。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克服萬難,2020年和2021年自美貨物進口分別實現了10.1%和31.9%的增速。根據美方統計,2020年在美方整體貨物出口比上年下降13.4%的情況下,對華貨物出口增長15.9%,2021年對華貨物出口也實現了21.9%的高增長,對華貨物出口額佔美方貨物出口總額比重由2019年的6.5%提高至2021年的8.6%。

反觀美國,美方未落實協議相關承諾,並罔顧協議精神,持續升級對華全方位打壓遏制,阻礙正常的雙邊貿易與投資活動,對中美經貿合作造成嚴重干擾,也破壞了協議執行的氛圍與條件。美新政府上臺以來,以國家安全爲名迅速推行一系列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從根本上破壞了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經貿秩序。美新政府上任不足百日,對幾乎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亂拳,對華額外加徵關稅水平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國鐵桿盟友亦未能倖免。從美方2018年起對華加徵301關稅實施效果來看,雖然美國對華逆差佔比下降,但對全球逆差增加,美國企業競爭力和消費者福利也受到嚴重損害。事實證明,被美方視爲“良藥”的關稅並不能根治美國貿易逆差的痾疾,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最終必將損害美國長遠利益,也將破壞全球合作根基,影響世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正因如此,美國濫施關稅的行爲遭到了國內抗議和國際抵制的雙面夾擊。

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處理中美經貿關係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以美國優先爲由,向世界各國揮起關稅大棒,給全球經濟復甦造成重大障礙,面臨世界多國的反對。中國被迫針對美國連續3輪關稅採取了堅決反制措施,但反制不是目的,只是中方維護國家利益的手段,中國仍然堅信平等對話與互利合作是解決問題和彌合分歧的最好方式。被美方推崇的“關稅之王”麥金萊在現實壓力面前最終轉變爲自由貿易的支持者,當前的關稅鐵幕亦難以阻擋經濟全球化的洪流。中國將繼續堅決維護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維護自身正當利益,堅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國式的堅守和堅持爲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最大的確定性。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希望美方改變錯誤做法,與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通話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通過平等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滿足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爲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