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夜尿、小便無力 男性50歲半數因攝護腺肥大困擾

男性過了一定年紀,都會有攝護腺肥大困擾;醫師指出,50歲後約50%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80歲的盛行率則高達80%。圖/123RF

68歲李先生近年飽受頻尿、急尿與排尿不順困擾,懷疑攝護腺肥大症狀加重,考慮手術改善排尿問題,但擔憂術後的急迫性尿失禁。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築表示,許多嚴重攝護腺肥大的病患,吃藥效果不好,必須進行手術,卻害怕「可能會導致尿失禁」而不敢治療。

張雲築說,男性50歲後,攝護腺肥大症狀隨年齡增長而加劇,主要表現爲排尿頻繁、急尿、夜尿、尿流緩慢等,小便「滴滴答答」尿不乾淨。她指出,攝護腺肥大初期可能只有輕微頻尿,一般多以藥物控制,只要持續就醫、按時服藥,大多能緩解不舒服排尿症狀。

不過,攝護腺隨年齡逐漸增生,若到了中重度,無法吃藥控制,或反覆泌尿道感染、合併結石而明顯影響生活,則要考慮手術改善肥大組織。張雲築指出,50歲以後,約50%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症狀,80歲盛行率高達80%;依統計資料顯示,大約有10至20%的患者進行手術開刀治療。

張雲築表示,攝護腺肥大患者的膀胱,長期被肥大增生的攝護腺組織阻塞出口,產生神經訊號過度活化或過度鈍化的現象,以致頻尿、夜尿或小便無力。在進行攝護腺手術後,增生組織被刮除,膀胱需要跟泌尿道互動協調,部分患者在術後短期內的儲尿功能暫時惡化,產生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是攝護腺肥大手術後常見的暫時性副作用,少數病人可能會出現血尿。」張雲築說,這類情況雖然會逐漸緩解、修復,卻相當惱人,也是令人卻步手術的原因。

隨着醫療科技進步,愈來愈多患者選擇雷射微創,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組織熱傷害淺,適合高齡或有多重內科共病患者。張雲築指出,雷射種類衆多,其中,若能找出天然膀胱頸與肥大組織的交界,將肥大增生區處理乾淨,並避免術中對膀胱的破壞和刺激,可減少術後短期內新發性尿失禁風險。

「過了一定年紀,男性都會有攝護腺肥大困擾,遺傳、代謝性疾病也是攝護腺肥大原因。」張雲築說,日常要注意飲食及運動,控制體重、降低卡路里的攝取量,在飲食方便,可多攝取茄紅素、南瓜籽抑制發炎反應。她提醒,超過50歲也應抽血檢查PSA數值,有助於早期發現症狀相似的攝護腺癌。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