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盡全力的狀態,是很難維持的

我打羽毛球前半個小時都是拼命三郎式的,無論對方怎麼吊球,無論看起來多麼不可能,我都會拼盡全力去接每一個球。

而且也確實常常拼命出奇跡,接到了對方以爲我不可能接到從而鬆懈了的球。

但是很明顯這種打法非常消耗體力,真正打比賽是不能這樣打的。

好在我打球是以鍛鍊身體和遊戲爲目的。

有一天我再次拼盡全力去接一個網前球,沒接到,但我的力氣用光了,於是就地癱倒,大笑自己技術爛。

然後我突然意識到,我好像其實是很享受這種拼盡全力的感覺,我是有意識地在球場上選擇了這種拼命三郎式的打法。

因爲在其他生活中,我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哪件事真的問心無愧地做到了拼盡全力。

即便是去年參加的幾個月,我覺得可以算是我過去十年來最專注最努力去做一件事的一段時間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即便是在最緊張的時候,我依然花了很多精力去做跟比賽無關的事,到比賽後期也有點偷懶不願意再多寫。

我發現自己好像就是沒有辦法拼盡全力。即便這件事明明是我那麼渴望那麼在意的。

這就是爲什麼近兩年在整個大環境都不再相信“努力”的價值時,我反而越來越認可“努力”這件事。

就是因爲我在個體經歷中意識到,能持續、專注地努力,能拼盡全力去做一件事,可能本身就是一種驚人的天賦。

大部分人,比如我,是做不到的。

當然一方面可能確實有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也認爲,一個希望保持正常社會性生活的現代人類就是很難對“一件事”做到拼盡全力。

我們就是有太多事要做了。

對於這個話題,我很好奇大家的經驗是什麼樣的呢?你有過“拼盡全力”的時候嗎?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呢?

至於我自己,我目前不想過多地苛責自己(也許正是對自己太心軟我才做不到拼盡全力),所以我選擇在球場上短暫地體驗一下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而對於那些本來就註定是長期的甚至終身的事情,我更希望能摸索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