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概 AI 供應鏈 逢低承接
蘋果。美聯社
上市櫃公司半年報公告已接近尾聲,加上各國被美國裁定的對等關稅稅率也幾乎底定,因此各券商研究機構多已對上市櫃公司2025及2026年獲利預估做出更新。
以羣益證券初估的數字來看,預期2026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年增率可達15%;與CMoney彙整的券商獲利預估數據差異不大。但有趣的是,若是剔除臺積電後,剩下公司的總獲利年增率反而來到17%,這是近幾年少見的現象。
從細部數字來看,近年獲利明顯衰退的傳產、記憶體類股明年有比較大的轉機是主因,這或許是近期傳產類股走強,除股價基期低之籌碼優勢外,基本面是最值得關注的方向。
尤其日前外電報導,在反內卷的政策大方向之下,包括鋼鐵業因應北京大閱兵而停產、石化類股也傳出將針對近40%的過剩產能進行調整,這些傳聞有利於傳產類股走勢,畢竟傳產業近年的夢魘就是大陸產能嚴重過剩所造成。
而科技公司中還是隻有AI類股有望出現逐季成長的傳統旺季現象。其中,鴻海於法說會中表示 : 在GB200以及GB300相繼接棒出貨之下,該公司伺服器營收下半年依然能交出倍數以上成長的佳績。其他傳統的電子業,如PC、手機,由於上半年爲了避關稅,客戶已提前拉貨,預期第3季多將旺季不旺,只有蘋果因已接近9月9日新產品發表,法人比較看好。
然而,由於手機銷量已近飽和,各廠商目前都是以提高銷售均價以及加強服務類收入來增加整體營收。蘋果今年預計推出超薄機型iPhone來爲明年準備上市的摺疊手機打前鋒。因此,臺股中,蘋果摺疊手機潛在供應鏈如Hinge、相機模組等可留意。
臺股由於美方對半導體的232調查可能在月底前發佈,加上美國科技類股漲多後看空的言論漸增,包括飽受同業挖角之痛的OpenAI CEO奧特曼都拋出AI投資恐有泡沫化疑慮的說詞,是導致上週輝達(NVIDIA)跌破4月低點來的上升趨勢線甚至月線、走勢翻空之主因,恐帶衰臺股。
本週將公佈7月的景氣對策信號分數,由於汽車關稅仍未定,加上房市走疲,研判燈號恐仍將落在綠燈區,但由於以人工智慧(AI)爲主的科技業接單仍舊暢旺,預期這一波景氣循環與1995年到2000年網際網路以及Y2K帶動科技產業大成長的環境類似,因此建議投資人近期臺股若隨美科技股拉回,對於AI類股可伺機承接。
其次,一旦聯準會(Fed)進入降息循環,隨着債市殖利率回跌,資金可能再度轉進高現金殖利率個股佈局,投資人可以找2025年預估現金殖利率大於5%之個股逢低承接,靜待高殖利率ETF下半年換股商機。
(作者是羣益投顧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