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出口」暌違5年發行專輯 戶外錄音爆汗像修行

「漂流出口」在捷克 Colours of Ostrava 音樂節演出,震撼萬名歐洲樂迷。(風潮音樂提供)

來自臺東比西里岸與都蘭的3人樂團「漂流出口Outlet Drift」,由兄妹巫尚.碧海與布妲菈.碧海,及表弟林肯所組成,暌違5年發行第3張專輯《Masonolay i Cepo'》,爲阿美族語中「漂流在出海口」之意,河流與大海相遇的地方,象徵着生命交會之處。

「漂流出口」以西方搖滾三重奏爲基礎,融合阿美族古調、舞步與儀式,打造出充滿部落氣息的「海口味」搖滾風格。上一張專輯《海女》獲得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單曲〈最大的年代〉亦榮獲金音獎「最佳搖滾歌曲獎」。

新專輯《Masonolay i Cepo'》收錄10首歌,皆採戶外錄音,並找來第1張專輯的錄音師合作。巫尚從去年二月就不斷地尋找合適的錄音場域,但原定的場地都因坍方無法錄音,最終他們選定新香蘭聚落的山上聚會所。

「漂流出口」新專輯《Masonolay i Cepo'》收錄十首歌,皆採戶外錄音。 (風潮音樂提供)

雖然戶外錄音因爲天氣炎熱而特別辛苦,還須面臨器材過熱的問題,「汗不停的流,這讓我感覺像在修行!」漂流出口覺得在這樣的模式下狀態出奇地好,他們分享道:「聽着動物、昆蟲、山谷的回聲,迴歸到大自然錄音,正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錄音方式。」

專輯中的〈Komaen Ti' ti' 戒嚴歌〉源自於漂流出口生長的部落中流傳的童謠。戒嚴時期禁說族語,當時有一位原住民青年前往小鎮欲買肉給部落長輩吃,忘記帶錢卻不敢跟任何人求助,害怕不小心講了族語而遭人檢舉。漂流出口表示,生在自由的年代是一件幸福的事,因此更要找回自己的文化。「聽不懂我們的歌詞沒關係,只要去感受我們音樂的情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