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113億減少近五成,8部破億動畫僅1部國產,暑期檔怎麼了?

作者:週六 編輯:努爾哈哈赤

轉眼之間8月份便進入尾聲,橫跨3個月的超長檔期——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共計92天)也臨近收官。

截至8月28日上午,暑期檔的總票房爲113.11億元,較去年同期(206.20億元)同比下降了45%。在剩下的幾天並無大製作電影上映的情況下,暑期檔預計將以118億元左右的總票房收官,跌幅超過4成以上。儘管今年有巴黎奧運會搶奪部分觀衆的注意力,但目前這低於2015年、2016年同期的暑期檔票房成績顯然不是外部因素所致。

單就動畫品類而言,暑期檔共上映27部動畫電影(包含1部六一檔作品、2部8月30日上映作品及4部重映作品),總票房21.6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9%,其主要原因在於去年有追光動畫的十年大爆之作《長安三萬裡》,該片在暑期檔期內票房有近18億元。而今年暑期檔則無爆款,檔期內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爲《白蛇:浮生》,雖然仍是追光出品,但目前該片上映18天的總票房爲3.69億元。

不過,由於今年暑期檔電影市場整體大盤的下降,動畫品類的票房佔比反而由去年的14.8%提升至19.1%,是近六年的第三高,僅次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的2019年及《白蛇2:青蛇劫起》上映2021年暑期檔。19.1%的佔比更是遠高於近六年動畫電影占整體電影市場12%左右的平均票房比重,暑期檔仍舊是動畫電影的最佳檔期,並非像部分媒體所說的那樣“動畫電影正在失去暑期檔大本營”、“動畫電影失守暑期檔”。

創新高?暑期檔26部影片票房破億,動畫電影占8部半

從暑期檔單片票房來看,截至8月28日,今年暑期檔共有24部破億影片,反而較去年增加了1部,再加上兩部上週末上映新片也有望破億,今年暑期檔的破億作品至少有26部,創造新高。

影響今年暑期檔票房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爆款,去年暑期檔票房5億+的作品有8部,10億+的作品有5部,其中更有2部電影突破20億,2部電影突破35億,前5部電影的檔期內總票房便高達135.35億元,遠超今年暑期檔的整體票房。而今年暑期檔中,目前僅有3部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甚至不如受到疫情影響的2022年(5部)和2021年(4部)。

其中,由沈騰和馬麗主演的喜劇片《抓娃娃》無疑是暑期檔的最大贏家,該片由西虹衚衕影視、萬達影視、貓眼、開心麻花、儒意影視、阿里影業等公司出品,自7月13日點映以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貓眼目前的最終預測票房爲34.39億元,與今年目前的年度票房冠軍《熱辣滾燙》(34.60億元)僅相差2000萬,有望爭奪年冠。

由貓眼影業、淘票票、最堅持正義電影、亥母影業、萬達影視、橫店影業、茂馬文化等公司共同出品犯罪懸疑片《默殺》累計票房13.49億元,是暑期檔唯二票房破十億的電影。於8月16日上映的《異形:奪命艦》在檔期末姍姍來遲,也於上週日突破5億元,貓眼預測最終票房爲8.13億元。

動畫電影方面,《白蛇:浮生》的貓眼預測最終票房爲5.69億元,維持追光此前4-6億元的票房基本盤(自2019年以來,除《長安三萬裡》大爆外,追光其餘4部作品票房均在4-6億之間),不過已無法在暑期檔僅剩的數天內突破5億票房。

2024年暑期檔電影票房TOP3

總覽當前的暑期檔票房破億作品名單,從地區來看,國產影片共計16部,美國影片6部,日本影片4部,在整體票房大盤下降的情況下,國產電影仍維持住了自身的“體面”,佔據6成以上。

從評分來看,破億影片的豆瓣均分爲6.8分,並不算高,且票房與評分之間並未呈現出絕對的正相關,例如《默殺》(6.1)和《雲邊有個小賣部》(4.9)的評分都遠低於均分,但整體票房卻在暑期檔前列(分列第二和第四)。8分以上作品僅4部,其中評分前三均爲動畫電影,分別是《頭腦特工隊2》(8.5)、《你的名字。》(8.5)和《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8.3)。

2024年暑期檔電影T口碑OP3

從類型來看,由於真人電影的類型劃分更細,動畫電影作爲單獨的一個品類反而佔比最多,在26部破億影片中有8部,犯罪類和喜劇類影片次之,各有5部,其餘類型則僅有1部或2部影片。

在127部暑期檔影片中,佔比僅爲21%(27部)的動畫電影破億作品的佔比則高達31%(8部),從這個角度來看,動畫電影在暑期檔的表現其實相當不錯。再加上改編自大熱動漫作品的《異人之下》(雖然由於改編問題,原著粉不買賬,該片的票房遠不及業內預期),動漫在國內泛娛樂生態中的影響力正穩步提升。

不過稍加留神便會發現,8部動畫電影中僅1部來自國內,即《白蛇:浮生》,其餘7部動畫作品中,4部來自日本,3部來自美國。因此,可以說這個暑期檔,動畫電影表現不錯,但票房主要都是被進口作品拿去,國產動畫電影的表現十分堪憂。

國產動畫電影種子選手紛紛失利,8部破億動畫電影僅1部國產

具體來看,今年暑期檔共計27部動畫電影上映(包含1部六一檔作品、2部8月30日上映作品及4部重映作品),是近六年來的新高。其中,國產動畫電影共計上映13部(包括2部重映),較去年17部的高點有所回落,但縱向來看數量上並不算少。

然而,國產動畫電影在票房表現上卻不太樂觀,27部動畫電影中共計15部作品票房破千萬,其中國產動畫電影僅5部;8部作品票房破億,國產動畫電影僅1部,即《白蛇:浮生》。13部國產動畫的總票房爲5.59億元,僅爲進口動畫的3成。

實際上,今年暑期檔的國產動畫電影片單並不算弱,除去兩部重映影片,其餘的11部影片中既有大熱IP也有改編經典,既有青年向也有閤家歡,既有三維也有二維,其中備受期待的種子選手包括:

7月6日上映,由貓眼、路行動畫、光雲優尼提文化共同出品的二維國風動畫《傘少女》,該片改編自左小翎和魏瑩的漫畫作品《傘少女夢談》,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路行動畫此前也曾推出《昨日青空》、《妙先生》等電影作品,在動畫質量上有一定保障。但受作品題材受衆有限,宣傳力度不足以及國產動畫老生常談的劇本問題,該片最終僅收穫1910.8萬元的票房。

7月12日上映,由擁有“豬豬俠”IP的詠聲動漫以及嗶哩嗶哩影業、阿里系的小宇宙影業出品,阿里旗下視頻平臺優酷參與聯合出品的《落凡塵》也同樣是行業押寶的暑期檔力作之一。該片取材自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延伸自曾在B站爆火的廣州美術學院同名畢設短片。上映後,該片口碑表現不俗,豆瓣拿到7.9分,是今年目前爲止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分,但“知名民間傳說+爆火畢設+不俗口碑”的組合卻並未帶來票房上的正反饋,最終票房僅3804.1萬元。

7月19日上映,國產全年齡向頭部IP“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第9部大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同樣未能實現預期票房,該片由奧飛動漫、原創動力、華夏電影、優酷及明星創意共同出品,系列前作8部動畫累計實現近10億票房。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的整體質量卻不盡人意,其豆瓣評分僅6.2分,受整體觀影熱情低落和口碑效應的負面影響,目前僅實現8822.4萬元的票房成績,在系列9部作品中排在第7位。

此外,還有曾經的現象級國民IP“阿狸”的首部大電影《阿狸》,改編自傳統經典《封神演義》的《二郎神之深海蛟龍》以及系列累計票房近4億的《潛艇總動員:尋龍》等等,然而無一例外都未能實現票房佳績,部分影片的票房甚至未達到500萬元,可謂“門庭冷落”。

除了暑期檔之外,國產動畫電影今年整體上的表現也說不上好。除了年初華強方特的《熊出沒·逆轉時空》狂攬20.06億票房,和暑期追光動畫《白蛇:浮生》維持4-6億的基本盤外,全年破億僅2部,是除2020年外近9年來最少的一次。頭部作品雖然穩住了,但中腰部作品卻接連票房失利。

這背後的原因多種多樣,尤其具體到每部影片的話更是紛繁複雜,有些是整體質量較低,有些是劇作不佳,有些則是缺乏新意,有些是定位失準等等。

但通過觀察,也能發現一些當前電影市場的趨勢:一是由於娛樂方式選擇的多樣性等因素,消費者的整體觀影熱情有所降低,腰尾部作品的票房空間被壓縮;二是經歷了多年經典改編動畫的“轟炸”,尤其是低質量改編作品的增加,消費者已經審美疲勞,相關作品無法僅憑藉“經典”之名贏得消費者的買單;三是IP和廠牌效應依然奏效,但對IP的持續運營非常重要,國產大廠方特、奧飛、詠聲、追光等都已建立起自身的穩固受衆基礎,即便作品不佳票房也不會太差,而另一邊,光線的廠牌效應較弱,作品穩定性不足,其餘IP如“阿狸”等,由於缺乏長期運營受衆流失過多。

14部進口動畫電影貢獻16億票房,“排球少年”、“加菲貓”等IP商業化成績斐然

與國產動畫電影相比,暑期檔的進口動畫電影雖無大爆之作,但整體表現不錯,14部影片中不僅有一半票房破億,且累計票房達16.05億,佔暑期檔動畫電影總票房的74%,且在商業化方面也表現不俗。

7部破億作品中,4部來自日本,分別是《名偵探柯南:百萬美元的五棱星》(2.12億)、《你的名字(重映)》(1.37億)、《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1.29億)和《哆啦A夢:大雄的地球交響樂》(1.30億)。

其中,“名偵探柯南”系列自2010年迴歸中國大陸大熒幕以來,票房逐年走高,尤其是2018年後上映的7部作品中,有6部票房破億,且其中4部突破2億,系列累計票房已達13.64億元。與其相似,“哆啦A夢”系列也已成爲國內電影市場的日本動畫“常青樹”,自2015年上映《哆啦A夢:伴我同行》以來,該IP霸佔六一檔多年,有8部作品票房破億,系列累計票房高達18.23億元。

由於熱度穩定,兩大IP的商業表現也非常可觀。在今年電影上映期間,“名偵探柯南”不僅在上海推出了“名偵探柯南連載30週年紀念展”和授權主題餐廳,還與三月獸、小天才電話手錶、蛋仔派對、步步高詞典筆、幸運石、靈動創想、羅森、愛比玩等衆多品牌進行了聯動合作。

“哆啦A夢”則與潮宏基、美光站等品牌合作,並舉辦了巡迴特展等活動。在今年的全球授權展·上海站(LEC)上,,他在採訪中表示,與當前“短平快”的IP營銷路線不同,艾影目前更多是從“互動體驗”和“產品”兩方面來平衡活動節奏,其今年打造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香港)活動既包含較大比重的產品,也做了非常多的內容投入,包括無人機表演、VR虛擬實景等並取得了良好效果,整個展期給香港帶來300萬的客流。

作爲今年“大燙門”的“排球少年”,不僅電影取得了1.29億元票房的好成績,其“穀子”更在全國各大商場的穀子店和二次元集市中熱賣。國內引進方路畫影視還在上映前於上海浦發銀行東方體育中心舉辦了萬人“排球少年粉絲節”,與“中國的秋葉原”百聯ZX創趣場合作在上海南京動路步行街樹立起一對巨大的角色氣膜,上映後則與全國1000家影院合作上線特典專屬周邊,並在北京、杭州、武漢、重慶等多地舉辦了聯動餐飲的相關活動,極大地提升了IP熱度。

同樣由路畫影視引進的《你的名字。》也成爲暑期檔熱映動畫,2016年暑期在國內首映時,該片便拿下5.74億元的票房佳績,此後新海誠的知名度在國內迅速打開,後續推出的《天氣之子》(2.88億)、《鈴芽之旅》(8.07億)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新海誠的票房號召力進一步提升,這次8年後重映的電影仍能收穫1.37億元的票房,可以說是羨煞一衆國內動畫從業者。

3部來自美國的破億動畫作品,分別是《神偷奶爸4》(3.99億元)、《頭腦特工隊2》(3.43億元)和《加菲貓家族》(1,85億元)。實際上,近幾年來,包括真人電影在內好萊塢作品在國內電影市場的表現整體一般,國內觀衆對好萊塢大片明顯“祛魅”。動畫電影也同樣如此,甚至是口碑佳作也難有大爆的可能。

例如,皮克斯的《頭腦特工隊2》憑藉8.5分的口碑成功拿下3.43億元的票房佳績,但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大陸地區的票房則有些不夠看,截至發稿日其全球票房已達16.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4億元),成功問鼎該年度全球票房冠軍,並超越2019年的《冰雪奇緣2》(14.53億美元)登上全球動畫影史的冠軍寶座。該片的主要票倉中,作爲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大陸地區僅排在第十位,低於墨西哥、韓國、法國等衆多電影市場。

照明娛樂的《神偷奶爸4》最終預測票房爲4.17億元,雖然已經是自2019年以來首部票房破4億的好萊塢動畫,但2017年的前作《神偷奶爸3》的票房則有10.37億元。不過考慮到其6.1的豆瓣評分在27部暑期檔動畫中排名倒數第二,這樣的票房表現已遠超預期。該片4億的票房還與積極的IP營銷與商業化有很大關係,上映前後“小黃人”在武漢恆隆廣場、廣州天環廣場、上海SFC影城等全國多地進行線下形象露出並推出打卡活動,並與‌可悠然、資生堂等品牌推出聯名產品,還與名創優品在成都春熙路打造了聯名主題店。

作爲童年經典IP“加菲貓”也通過各種聯名和授權活動來做IP營銷,實現了超預期的票房。《加菲貓家族》時隔18年之久重回內地大銀幕,映前媒體給出的預測票房僅爲3625萬-6500萬,但最終卻取得1.85億元的票房成績,中國大陸地區也成爲該片在全球的第二大票倉,僅次於北美。

《加菲貓家族》在國內的商業授權活動早在影片預熱階段就已經開始,並隨着影片熱播持續推出。例如,上映前“加菲貓家族”與德克士的聯名並在武漢凱德廣場推出加菲貓家族中華首展;上映後,該IP又相繼在成都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開展快閃活動,在武漢落地首屆加菲貓家族芝士主題派對,與KKV合作在全國推出7家聯動主題店和15家打卡店,並與漫步者、神奇地帶、集卡社等衆多品牌合作推出相關聯名周邊。

近期,儘管電影已經下映,“加菲貓”的IP熱度卻不減,與庫迪咖啡推出的聯名系列產品銷量突破100萬杯,相關周邊也備受好評,並馬不停蹄地開啓了第二波聯名活動。

後續,今年目前有上映消息的還有13部動畫電影,其中國產動畫電影有10部,包括4部檔期已定,6部尚未定檔,如央視動漫的《蛋寶大營救》、《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6》,光線影業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小倩》以及優酷參與出品,網絡動畫播放效果不錯的《奇妙萌可大電影》等等。此外,據相關消息,《雄獅少年2》目前也在緊鑼密鼓的創作中,也有望於今年上映,作爲國產動畫少有的現實題材作品,其前作豆瓣評分8.3,累計票房2.49億。

可以看出,今年國產動畫票房衝億項目仍然有一些。但整體來看,與進口動畫電影相比,國產動畫電影的頭部IP陣容過於單薄,優質內容供給不足,以至於歷年的票房穩定性不足,存在明顯的大小年情況。

而除了票房外,與進口動畫電影相比,國產動畫電影的IP商業化則有更長的路要走,一方面,票房失利者很難稱得上是IP,商業潛力有限;另一方面,票房表現不錯但缺乏持續的運營,甚至直接消失數年,這樣的作品在IP授權市場也同樣難以大放異彩。當前國產動畫電影最爲稀缺的是“穩定輸出”與“持續運營”,有些動畫公司已然擁有這樣的能力,但更多的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