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駕駛偵測 高雄市公車沒普設
高雄市仁武區高楠公路今年3月發生司機員不慎撞上分隔島事故,警方研判是司機疲勞駕駛所致,民代呼籲全市公車應普設疲勞駕駛偵測系統。圖/仁武警分局提供
高雄近年常發生公車司機疑似疲勞駕駛事故,經查全市170條公車路線僅南臺灣客運79輛公車安裝疲勞駕駛偵測系統,其他公車業則安裝前車碰撞、車道偏離的安全系統,民代建議,高市公車應全面普設疲勞駕駛偵測系統,降低交通風險,確保乘客安全。
交通局對此表示,高市尚未普設疲勞駕駛偵測系統,但全市客運業均依勞基法規定調派勤務,出車前量血壓、體溫及酒測,駕駛若狀況不佳即換人出勤。另外,配合交通部2030公車電動化政策,今年新式電動車輛都需具備駕駛識別行車紀錄器、防瞌睡系統、酒精鎖等自動化及智慧化設備,提升行車安全。
經統計,高市去年公車、客運共發生152件事故,死傷人數達136人。去年5月一名港都客運司機停等紅燈時疑打瞌睡,導致車輛滑行追撞前車。另名高雄客運72號公車司機多年前行經梓官區時,疑因過度疲勞、頭暈不適,半路要求全數乘客下車,再自行就醫。
目前各縣市爲防範司機疲勞駕駛,陸續加裝具疲勞駕駛等偵測功能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新北市40輛公車2015年即裝設;臺北市70輛公車2020年也導入,透過影像偵測駕駛行爲,防止疲勞駕駛、行進間使用手機等不當行爲。
高市議員張博洋認爲,爲確保市民搭車安全,高市公車亦應推動防疲勞駕駛系統,降低交通風險,或導入智慧型防疲勞監測設備,由中控電腦透過鏡頭偵測司機臉部表情,若出現高頻率點頭、閉眼等情形,即提示司機適度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