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球為何風靡全美?打造跨代友誼新生活圈
匹克球從一項冷門嗜好,演變爲風靡全美的社交運動。示意圖(美聯社)
當Noelle Mandell從休士頓搬到紐奧良時,她如實形容自己「渴望社交」。於是她報名參加當地匹克球俱樂部 Exchange的初學者課程,意外找到了歸屬感,也結識了一羣「雖然規模不大,但非常有活力」的固定球友。
根據雅虎新聞(Yahoo)報導,現年34歲的Mandell表示,「比賽本身就很好玩,我熱愛打球與學習,但真正讓我一次次回到球場的,是人。」她補充道,「我最欣賞匹克球的一點,是它能把來自各方、風格迥異的人聚在一起。一旦比賽開始,唯一重要的,就是比賽本身。」
正是這種「門檻低、人際連結強」的特質,讓匹克球從一項冷門嗜好,演變爲風靡全美的社交運動。這項運動最早於1965年誕生在華盛頓州班布里奇島(Bainbridge Island),歷經近60年的演變,如今已連續四年成爲全美成長最快的運動。根據美國體育與健身產業協會的數據,2024 年匹克球玩家人數突破1,980萬。從大型飯店到社區中心,甚至教堂,越來越多場地設有匹克球場。根據Southern Baptist Texan報導,一些教會更透過這項運動傳福音、建立社羣。
匹克球成爲人際連結的「第三空間」
匹克球如今已不再只是休閒活動,更逐漸成爲人們的「第三空間」,一個介於家庭與工作之外,讓人放鬆、社交、建立關係的場所。
Andy Peeke原本是因爲喜歡這項運動的趣味與挑戰性而開始打球,現在則是紐約市Life Time健身俱樂部的匹克球領隊。他見證了匹克球如何蛻變爲社交樞紐,「俱樂部現在幾乎是一個社羣中心。我們辦生日派對、企業活動,甚至有玩家組成子團體一起打撲克、跑馬拉松、參加宗教與文化聚會,有些人還會一起去旅行。」他說得直白,「這早已不只是比賽。」
24歲的Amrita Bhasin在搬到緬因州波特蘭後接觸到匹克球,也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了人際連結。「這個聯盟比起競技,更像是一個社交平臺,讓我能在新環境中交到朋友、找到樂趣。」她形容,「它像是社交俱樂部或鄉村俱樂部,每週都有固定聚會,充滿溫度。」
在加州聖塔莫尼卡,Pickle Pop創辦人Stephanie McCaffrey也致力於打造這種氛圍。她向雅虎新聞表示,「我們不只想創造一個打球的地方,更希望營造出一種有趣、友善又具設計感的體驗空間。」McCaffrey結合自己在職業運動與金融界的背景,加上妻子對時尚的品味,設計出一個具「獨特美感」的球場,從桃紅球筐到炫彩燈光,讓人一進場就能感受到不同。
從「星期天同樂日」到「驕傲派對」,多樣活動讓不同程度的球友輕鬆交流。「匹克球是一種天然的連結方式,」McCaffrey說,「它讓人們因共同的興趣而聚在一起。」
把社交與運動結合的新場景
Ballers是一個結合運動與社交的新型態品牌,已在洛杉磯、費城、波士頓等城市打造時尚場館,提供匹克球場、餐飲空間、桑拿與冷水池。CEO David Gutstadt說,「我們的設計重點是讓球場和社交區無縫融合。無論是比賽、喝一杯,還是場邊閒聊,整個體驗都圍繞着人際連結展開。」
聖地牙哥Mission Bay Resort自兩年前開放20座球場後,匹克球迅速成爲核心設施之一。「人們幾乎對它上癮了,」行銷總監 Amanda Freier說。「好在這是一項容易入門的運動,即使很久沒運動的人也能輕鬆參與。」她還分享,一位住客甚至在球場上邂逅了現任男友,兩人還把這裡當作週年紀念地點。
亞利桑那州的物理治療師兼職業教練Landon Uetz也表示,匹克球已成爲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會以此安排整週行程,和誰打、幾點到場,成了生活的一環。」
Mandell也說得直接,「是人,讓我一次次回到球場。」
全齡共融
年僅17歲的Alexis Brady發現,匹克球比網球對身體負擔更小(場地較小、跑動較少),也讓她能與不同世代建立連結。她是在參加一場慈善比賽「Bored No More」時初次接觸這項運動。「那場活動把互不認識的青少年與成人配對,是個很棒的交朋友機會。」如今,她每月都會和親友在賓州Malvern 的 Bounce Pickleball聚會,「因爲這項運動真的能建立社羣感」。
多位受訪者一致認爲,匹克球魅力之一就是入門門檻低:成本不高,不需高超技巧或體力,適合各年齡層。對某些人而言,它是一種退休後的健康嗜好;對另一些人而言,它則是一種時尚健身方式,打完球還能小酌一杯。這種跨世代的吸引力,也促進了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你可以和全家人一起打。」McCaffrey說。Bhasin更進一步,把這項運動教給了弟弟與爸爸,一家三口共享樂趣。
Gutstadt認爲匹克球成爲長期趨勢並不令人意外,「它不再只是個有趣又容易上手的運動,而是成爲了一種社交儀式、一種健康生活方式,跨越年齡與背景,成爲人們每週都會回到的日常習慣。」
回到紐約,Peeke總結,「如果有一件有趣的事能讓我定期參與,那我就會一直做下去。而對我來說,那就是匹克球。」他最近甚至和Life Time的球友們一起前往坦尚尼亞參賽,展現這項運動強大的社交力量。「我們都玩得超開心,還計劃明年再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