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與中央大學簽署MOU 盼更多青年投入檢監測業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廖姮玥攝)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前望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國家環境研究院參與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並頒發環境檢驗優良人員獎項,表揚在環境檢測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專業人士與研究者。會後至中央大學與校長蕭述三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雙方資源共享與研究能量整合,共同推動氣候與環境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人才培育及交流合作。

彭啓明於2025環境分析研討會表示,環境檢測法目前由國環院研議當中,監測、檢測過去執行一段時間發現其實是有弊病,容易忽略一些環節,監察院、立法院都要求要趕快制訂,預計年底提出,讓臺灣檢測品質、未來發展能更好;認爲產業不論是檢測業、監測業要好,不是靠政府是要靠公私協力,6日資源循環署,破天荒成立資源循環新創產業,串聯新創的年輕朋友,環境部有100億的綠色成長基金,讓循環經濟、淨零相關的可以直接投資,未來資源循環策略法也會送立法院。

彭啓明說,現在很多年輕朋友不願意做檢監測業,對檢監測業不認識,這是現階段的危機,但危機就是轉機,環境部會協助各企業改變檢測業現況、未來發展,未來推動相關法令幫助各位,若是沒有精準的數據,更不用談政策,若是需要資源等,環境部必定作爲大家的後盾,共同追求更準確的數據跟品質,提出讓國人可以信賴的檢測體系。

與中央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時,彭啓明再度承諾,明年底會將桃園3座露天裸露垃圾山全部消除,徹底解決臭味、環境品質的問題。另外彭說,綠領人才是未來趨勢,感謝中央大學能在桃園地方發揮重要角色,今年馬上就要開設綠領培訓班,預計今年可以培訓出3500位綠領人才,未來將持續增加,盼中央大學發揮輕能培訓的優勢,培育更多綠領人才。

彭啓明指出,因關稅造成全球電池供應鏈都在重組當中,未來電動車仍存極大變數,當然電動車還是比較環保,且低污染,建議大家能使用。另環境部是內閣中新的部會,希望能跟優秀、頂尖的大學合作,目前已跟32所大學合作,中央大學在氣候治理、永續人才方面有更大的協助,期待有更多專家學者共同投入幫忙,對施政有相當大的幫助。

蕭述三,中央大學在永續、環境、綠能、氣候變遷調適等領域,充滿能量,莊央大學基於永續治校理念、社會責任,絕對希望能積極參與國家科研活動及人才培育,跟環境部一直都有密切合作,一方面國環院就在學校旁變,學校責無旁貸,學校去年成立永續綠能學院,協助培更多育綠領人才,中央大學會積極投入,爲國家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