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高溫假需充分科學證據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前排右二)與臺大校長陳文章(前排左二)21日共同簽署「氣候行動與環境永續」合作備忘錄,推動淨零轉型與環境韌性建構。圖/顏謙隆
高溫是國人最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現象,環境部預計在5月底邀集產官學研成立「抗高溫對策聯盟」,環境部長彭啓明21日表示,這是臺灣第一次像對抗颱風一樣面對高溫,預計明年開始能夠提出是否放高溫假、或是其他因應高溫的對策作爲。
不過,彭啓明也說,在臺灣要放「高溫假」是非常困難的事,希望將各種科學證據找得更充分,才能做判斷。
未來每年夏天都是史上最熱的夏天。彭啓明指出,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高溫衝擊,一定要有方法學來研判,如幾度的高溫,可能不適合勞動者在戶外工作,或是在室內工作時所遇到高溫的條件是如何,每個環節都很綿密。
由於目前高溫沒有主責的部會,過去也沒有好的方法應對,爲此,環境部將邀集相關部會、產業界及學研界組成「抗高溫對策聯盟」,預計5月底成立後,在最熱的8月就可以做相關驗證,藉由跨部會、公私協力的演練之後,預計明年開始能夠提出是否放高溫假、或是其他因應高溫的對策作爲。
彭啓明強調,「抗高溫對策聯盟」聚焦在應對高溫的對策作爲,希望能找出最適合臺灣面對高溫的應對方法,至於是否能放「高溫假」,他坦言,臺灣是海島,其實熱就是中午幾個小時熱,希望把各種科學證據找得更充分,才能做出是否放假的判斷,目前說什麼時候放假還言之過早。
此外,爲整合研究量能,環境部21日也與國立臺灣大學簽署「氣候行動與環境永續」MOU,合作重點包括三大面向:一、開設氣候行動、調適與永續發展相關課程;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與移除相關研究,涵蓋自然碳匯、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MRV機制建構等;三、整合雙方研究量能,研擬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打造調適氣候的行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