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牡蠣空殼率高減產3成、小管慘剩4噸 專家曝初步猜測

澎湖養殖牡蠣今年也不明原因空殼率較往年偏高許多,懷疑也與水溫變化偏高有關。(養殖業者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養殖業今年遇上養殖牡蠣空殼率偏高情形,連帶小管產量也比同期銳減,目前相關專家都在瞭解原因,初步研判都跟水溫偏高有關之外,也疑與大陸海警船撈過界,逾越過海峽中線以東執法有關。

臺灣牡蠣年產值高達37.4億元,位居世界第7,不只常被料理成蚵仔煎、蚵仔麪線等美食,在海水純淨且無工業污染的澎湖,還能直接大啖生食級牡蠣或碳烤吃到飽,讓澎湖每年4到11月產季,賺進近5億元年產值。

不過,近來澎湖白沙講美、城前海域,卻傳出收上岸的每一陀養殖牡蠣串,都會死亡4-5顆,最下面幾乎全空,死亡超過2個禮拜,內殼都出現黃的,也並非寄生蟲扁蟲、蚵螺所致,空殼率較往年偏高許多,因此減產約3成,引起養殖戶恐慌。

對此,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已攜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介入調查。農漁局指出,經向業者瞭解,初步研判此現象與近期水溫變化、放養密度過高、寄生蟲等綜合環境因素可能有關,尚屬每年產季會發生的養殖挑戰。

且經徵詢部分業者,其反應透過增加淡水或電解水處理清洗頻率,有助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牡蠣健康情形。所以已建議養殖戶適時調整養殖密度,纔能有效落實清洗措施管理,提升存活率及品質。同時也會與水試所、家畜疾病防治所進一步向有需求的業者來抽樣檢驗,持續追蹤相關水質與病源因子,來釐清空殼原因,確保養殖環境安全與產業穩定發展。

澎湖小管今年減產,也因此量少價昂。(鄭婉柔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而去年澎湖小管產量305.26公噸,1到6月份加總爲127.51公噸,但今年至今累積僅4噸多。也因小管減產,根據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統計,往年量多時,小隻小管及中卷,1公斤價格約280至300,今年約400至500元;大隻的小管(砲管)1公斤約600元,今年則來到700至800元。

雖然,外界認爲與去年大進滿88號越界,遭大陸海警船扣留後,大陸海警船從此不斷越過海峽中線滋擾漁民,造成漁民不敢越過海峽中線以西捕撈有關。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爲與今年「閏六月」有關,小管盛產期可能延後1個月;另也有說法是水溫過高,必須等到今年首度侵臺臺風過境,攪動海底及降溫後,纔會出現小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