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貓嶼超夢幻!壺穴倒影如漂浮之島 像雙貓蹲伏海上

從大貓嶼拍向小貓嶼的壺穴倒影下,小貓嶼出現夢幻漂浮島的美景。(黃國揚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由大、小貓嶼及周圍礁岩所構成的貓嶼,乃海底裂隙涌出之玄武岩流冷卻而成,四周被陡峭懸崖圍繞,攀登不易,面積共10.02公頃,從海上遠眺,這東西對峙的兩個不規則小島,宛若兩隻貓蹲伏海上而得名,加上地形險惡,人煙罕至,是東亞候鳥遷移的中繼站,全臺第一個海鳥保護區。

日前在花嶼國小教導主任黃國揚,從大貓上的壺穴的海水倒影拍向小貓的美拍下,呈現夢幻漂流島美景,可說美不勝收。

大貓嶼是從地表冒出的巨型岩脈,地形高聳,海拔高度70公尺,是澎湖羣島的最高點;海蝕地形發達,周圍有許多海蝕洞,北端海崖有巨大海蝕拱門;東側在退潮時會露出海蝕平臺,平臺上有不少壺穴,島的基部有一海蝕拱門貫穿東西兩側,是極爲特殊的地形景觀。

小貓嶼則位於大貓嶼東方,地形較大貓更陡峭,退潮時兩島僅以寬約10公尺的海溝相隔,間有一條火山集塊巖組成的石脈相通。

大小貓嶼在夏季時,主要以白眉燕鷗、玄燕鷗爲主,每年各約有3000至5000只在貓嶼繁殖。因此澎湖縣政府在1991年將大、小貓嶼公告爲「貓嶼海鳥保護區」,保護區範圍包含陸地以及延伸100公尺的海域,沒有特殊需求不可任意登島。

而貓嶼景觀不只宛若兩隻貓蹲伏海上,其獨樹一格的地質與地貌景觀,在1989年臺大王鑫教授調查澎湖柱狀玄武岩保留區時,曾建議規劃爲柱狀玄武岩保留區之一,然保護區設置之議後即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