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北京擬限制陸企新增對美直接投資
中美關係示意圖。 路透
在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宣佈新關稅措施的前夕,中國大陸官媒發聲,強調美國農民和科技公司是中美經貿關係的受益者,顯然是爲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另據彭博資訊報導,北京當局據悉近期進一步收緊國內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的管控,或許是爲大陸在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中增加談判籌碼。
報導指出,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期暫停受理企業向美國進行直接投資的備案和核準。地方發改委過去一、兩週已經陸續收到相關通知,目前尚不清楚這項措施出臺的目的和持續的時間。
知情人士並稱,截至目前,內地企業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既有直接投資項目不受影響,中國大陸對包括美國公債在內的對美金融投資也沒有受到影響。
中國大陸當局之前基於國家安全和資本流動,已對境外投資有一定限制。儘管大陸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量並不龐大,但最新措施反映了中美經貿關係因川普關稅威脅而日趨緊張的現狀。
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數據,2023年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年增8.7%,但對美國卻下降5.2%至69.1億美元。截至2023年底,對美投資僅佔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2.8%。
《人民日報》2日稱,自美國進口的農產品不僅滿足了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還推動美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美國農民的收入,雙方都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篇文章是針對中美關係的系列評論中的第二篇,與川普計劃於4月2日出臺對等關稅的時點似乎相吻合。
前中國大陸商務部顧問、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的龔炯表示,這篇文章似乎是北京爲避免川普對大陸加徵關稅,「期望讓他改變主意所做的最後努力,」「但我認爲對方仍會充耳不聞。」
這系列的首篇文章則以特斯拉和蘋果爲例,談及中國大陸廣闊的市場和製造能力,如何使其成爲美企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文章語氣和緩,稱儘管兩國產業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但中美仍應加強合作,「發揮各自長處,加強投資合作,完全可以互利共贏,達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