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葛曼:艾夫和奧特曼㩦手對蘋果敲起了警鐘

艾夫(左)和奧特曼攜手,最緊張的莫過於蘋果。彭博資訊

iPhone總設計師艾夫(Jony Ive)和 OpenAI 合作,在蘋果(Apple)設計團隊人才流失和人工智慧(AI)發展困難的情況下,對蘋果無異是一大震撼。以報導蘋果產品動態知名的彭博記者葛曼(Mark Gurman)提醒,蘋果未必會走向衰微,但艾夫和OpenAI聯手是一個警訊。

由執行長奧特曼( Sam Altman) 領導的OpenAI 以近 65 億美元收購艾夫的新創公司。艾夫將負責 OpenAI 的設計工作,包括正在開發的新硬體設備。這表示這位當初開發蘋果 iPhone 的總設計師,將加入競爭對手的陣營。

艾夫 2019 年離開蘋果,蘋果當初曾向投資人保證,他會繼續和蘋果領導層保持密切合作。不過,這種合作並未實現。如今,他和AI領域最重要的公司站在同一陣線,相較之下,蘋果在AI發展上顯得更加脫節。

蘋果 6 月 9 舉辦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時,將會看到蘋果更新設計的作業系統版本,但無法期待在AI會有任何突破。

艾夫和奧特曼表示,他們即將推出的產品不會直接和智慧型手機競爭。葛曼分析,艾夫縱有才能,奧特曼擁有技術,他們合作的產品也未必會大賣,也無法保證消費者已準備好在未來幾年擺脫螢幕。

然而,科技格局不斷在變化,固守舊有的概念終會有麻煩。葛曼指出,就像20年前的多點觸控顯示一樣,AI也很快成爲基礎技術,並且引領掀起一波以隨時取得資訊和直覺語音互動爲核心的新裝置浪潮。

蘋果也清楚自己正處於十字路口。在美國政府針對Google反壟斷官司中,蘋果服務事業負責人庫依(Eddy Cue) 坦承了這方面挑戰:「新技術的出現,新公司誕生,現有企業很難應付。」儘管蘋果過去成績斐然,但顯然目前正掙扎轉型。

艾夫和奧特曼的首款產品或許不會立即威脅蘋果帝國,但仍強有力地提醒:在科技領域,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無論是 OpenAI 還是其他挑戰者,最終都會有人對 iPhone 發動挑戰。

庫依直言:「你在科技領域必須每天努力纔有收穫。未來 20 年、40 年仍然需要牙膏,但 10 年後你可能不再需要 iPhone,儘管聽起來很瘋狂。你必須努力。」

庫依甚至將蘋果過去的經驗當作教訓。蘋果曾經在推出 iPhone 前終結了自家創造的 iPod。但這一次,幾乎看不出蘋果有意在被別人顛覆之前先顛覆自己。儘管蘋果正爲明年開發的智慧眼鏡,但這產品仍只是 iPhone 的另一個配件,而非替代品。

時間不等人。葛曼認爲,如果蘋果希望引領下一個運算時代,必須果斷行動。這意味着要重振蘋果智慧平臺,推出大膽的全新硬體,並打造下一代 iPhone——而這一切必須要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