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乾洗手」能消毒?醫師吐司實驗曝驚人景象 黴菌、細菌全冒出

兒科醫師傑登分享一項簡單但令人震驚的實驗,揭露不同手部狀態對食品衛生的影響。示意圖/ingimage

孩子吃東西前洗手,你以爲用酒精幹洗手就夠了嗎?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分享一項簡單但令人震驚的實驗,揭露不同手部狀態對食品衛生的影響,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實驗中,傑登以數片白吐司爲對象,分別以以下幾種不同狀態的手觸碰後放置觀察:完全沒碰過的吐司、用肥皂與清水洗過的手所觸碰、僅使用酒精幹洗手後觸碰、完全沒洗手直接碰觸、用來擦拭電腦鍵盤後的手觸碰。

結果顯示,唯一沒有長黴菌的,是那片完全沒被手碰過的吐司;而經過肥皂與清水清洗過的手接觸的吐司,相對也較爲乾淨。反觀其餘幾片,包括使用酒精幹洗手、沒洗手甚至擦過鍵盤後的手接觸過的吐司,紛紛佈滿黴菌與細菌。這項實驗直觀地呈現一個重要訊息:乾洗手≠真正乾淨!

傑登指出,雖然酒精、乾洗手液、次氯酸水等消毒產品可作爲輔助工具,但它們無法有效去除汗水、油脂與明顯髒污,對某些病原體的殺菌效果也有限。再者,消毒產品的成效還會受到使用方式、濃度與保存條件等多重因素影響。

傑登提醒,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清潔方式,其實就是:「用肥皂加流動清水,認真搓洗超過20秒!」,尤其是小朋友,回家、吃飯前、上廁所後都應該「先洗手再吃東西」。此外,他也不忘呼籲家長關注孩子是否學會正確洗手,並提醒大家回憶經典的「洗手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才能真正洗淨雙手上的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