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問掀臺海危機 白宮前官員:令人不安但臺灣「處理得宜」
▲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訪臺,引發北京強烈反彈。(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訪臺,引發北京強烈反彈,不少學者將當時情勢形容爲「第四次臺海危機」。白宮前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範納(Jon Finer)近日首度回顧當時內幕,坦言那段期間氣氛緊張,但美國與臺灣共同挺過難關,「臺灣的應對相當負責任」。
根據《中央社》報導,範納22日出席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座談時,被問及裴洛西訪臺引發的波瀾,是否讓拜登政府視爲「好事」還是「棘手難題」(headache),他坦言.「我們寧可那趟訪問沒有發生。話雖如此,我們不會、也無法告訴衆議院議長她可以或不能做什麼。」
他指出,美國國會議長過去也曾有訪臺先例,單純的國會官員訪問及舉行會晤,本身不會造成區域不穩定,因此認爲中國對此的強烈反應並不合理。
▲裴洛西於2022年8月2日晚間抵臺後,中共隨即宣佈在臺灣周邊六處海域展開軍演。(圖/總統府提供)
範納並提到中國當時在臺海及周邊地區大規模軍演,「如果你想討論到底是誰破壞現狀,我認爲,認爲是美國(破壞現狀)明顯荒謬,很清楚,(真正破壞現狀的)是中國。」
回顧當時情勢,裴洛西於2022年8月2日晚間抵臺後,中共隨即宣佈在臺灣周邊六處海域展開軍演,臺灣國防部則批評此舉意在以武力威脅解決分歧,並對臺灣重要港口及都會區構成挑釁。國防部當時也強調,國軍擁有「決心、能力及信心」捍衛國家安全。
範納表示,儘管當時局勢高度緊張,最終並未演變成失控衝突,美臺雙方在危機中的冷靜應對功不可沒,「人們都挺過來了」。他認爲,臺灣在事後的處理上展現出高度剋制和負責任的態度,否則情勢可能會更惡化。
此外,範納透露,美國在與其他國家討論此事時,許多國家普遍理解,裴洛西訪臺並不代表華府在臺海政策上的任何改變,「真正問題在於中國的過度反應」。
不過他也坦言,雖然一些國傢俬下認同中國反應過當,但是否公開表態則因情況而異,歷史上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
範納出身媒體界,2009年被延攬進歐巴馬政府,曾爲時任副總統拜登撰寫外交政策演講稿,也擔任過當時副國安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高階幕僚。
歐巴馬卸任後,範納轉往私募股權公司「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負責政治風險與公共政策部門,該公司由布林肯的父親共同創辦。
拜登上任後,範納重返白宮擔任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並曾於2023年2月,作爲美方主談人之一,與時任外交部長吳釗燮在美國就涉臺國安議題進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