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既已陸續亮相 美中談判壓軸登場

▲美國總統川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川普一向把關稅視爲制敵武器,藉此高度施壓對手就範,顯非單純的經濟思維,而是一場含量高的政治槓桿操作。對等關稅在經濟上冀望解決財政赤字、貿易逆差、製造業迴流及解美債務危機。

但在政治上,無非是遏阻中國大陸崛起。繼今年4月「解放日」後,川普自7月7日(臺北時間)起陸續揭曉對各貿易國的最新關稅清單。截至7月24日,已有近30個國家或地區收到通知函,其中不乏看似無特定模式的稅率調整。

同時,已有英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日本等國達成關稅協議,也有不少國家(包括臺灣)正積極談判中。既然配角已陸續亮相,而衆所矚目的無非就是,美中關稅談判即將壓軸登場。

達成不平等協議國家 還要助美國遇阻中國

如上所述,川普政府與多個國家陸續達成新的關稅協議,包括英國、越南、菲律賓、印尼與日本,這些協議不僅涵蓋產品市場準入與稅率調整,更隱含深化雙邊投資、控制中轉貿易與設下對「非市場經濟體」限制的戰略用意。

簡單來說,就是被川普視爲「以投資與開放市場換取關稅」的示範,真是「吃人夠夠」。從整體格局來看,川普意圖明確,即透過經濟合作伙伴壓縮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並防堵其利用周邊國家規避關稅的「繞道出口」(洗產地)模式。美歐、美韓及美臺談判可能會趨向類似美日的協議內容,都要付出極大代價,纔有機會將原本關稅降至15%。

一、英國是美國達成首個貿易協議國家,協議內容含蓋擴大對美國產品的市場準入,包括牛肉、乙醇等,也會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非關稅壁壘。

另外,購買價值10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美國商務部指出等。而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輸美車輛配額限制爲10萬輛,並適用10%的「對等稅率」。

二、越南:根據協議條款,越南對進入美國領土的商品將支付20%關稅,轉運貨物將支付40$關稅;越南也將向美國完全開放貿易市場。此協議背後透露出川普在於遏止中國大陸透過東南亞「繞道」規避美國關稅,也順勢向越南施壓要求配合。

三、日本:美國將對日本徵收15% 關稅,低於7 月初威脅的25%。但日本承諾向美國關鍵產業投入高達5,50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增加75%的美國稻米進口量,並大幅擴大進口配額。

此外,還將購買價值8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包括玉米、大豆、生物乙醇和永續航空燃料,美國也將把對日本汽車的懲罰性關稅從25%降至15%。

四、菲律賓:美國擬在8月1日起向菲律賓課徵19%的關稅,而菲律賓則會向美國開放市場,且給予零關稅。

五、印尼:印尼對幾乎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而美國則維持對印尼商品徵收19%的關稅。作爲交換,印尼承諾將採購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美國產品,並且取消多項長期被美國企業詬病的貿易壁壘。

美印協議中還包含一項針對「非市場經濟體」(nonmarket economies)的嚴格條款。如果印尼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其零件或原物料有一定比例來自中國、俄羅斯或越南等被美國指定的非市場經濟體,那麼該商品將面臨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

▼倫敦會談再次證實,在國際供應鏈與產業競合日益複雜的背景下,美中雙方很難完全脫鉤。(圖/路透社)

中方備戰八年 累積不少籌碼

美中4月曾互祭高額關稅,雙方在5月12日於日內瓦達成「休戰協議」之後,6月9日在倫敦舉行新一輪高層經貿會談。此次會議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領軍,中方則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銜。

在歷經兩天的談判後,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及日內瓦會談共識達成了「框架協議」。中國大陸將有限度地提供磁鐵及稀土,美方則將向中方提供已經同意的事項,包括允許中國學生前往美國讀書。

不過,川普仍表示,美國會對中國大陸商品總計課徵55%關稅,中國大陸則對美國課徵10%關稅。然而,美中貿易戰休兵期將於8月12日到期。

據悉,美中的高階官員將於7月28日和2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3輪貿易會談。美中代表團將分別由貝森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軍。即將舉行的談判範疇可能超越稀土和出口管制,擴及「更大規模的討論」。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受關稅影響程度如何,一直是全球關注焦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7月15日舉行「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狀況」記者會。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指出,初步覈算,上半年GDP達660,5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年比增長5.3%。分季度看,第一季GDP增長5.4%,第二季增長5.2%,預計今年可望實現全年增長5%左右的目標。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17,876億元,同比增長2.9%。出口130,000億元,增長7.2%;進口87,876億元,下降2.7%。

值得注意的是,受「對等關稅」影響,中美貿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長轉爲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達20.8%,上半年對美出口下降10.9%。但對最大的2個貿易伙伴-東協(ASEAN)和歐盟(EU)的出口,卻分別增長13%和6.6%,顯示大陸藉由東南亞轉口貿易與歐盟轉移市場,緩解美方關稅影響。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4.7%。

倫敦會談再次證實,在國際供應鏈與產業競合日益複雜的背景下,雙方很難完全脫鉤。例如,中國大陸在稀土、鋰、石墨等重要戰略礦產的全球供應占有壟斷地位,這些資源是半導體及高端軍事武器不可或缺的原料。

美國雖近年積極尋求供應鏈多元化與替代方案,但短期內仍難擺脫對中稀土的依賴。看來中方備戰八年,早已累積不少籌碼應戰。換言之,中美協議應是對等協議,不可能像上述達成不平等協議國家。

川普大呼勝利 實在言之過早

川普關稅談判節節勝利,川普在個人Truth Social連續發文吹捧關稅成就,聲稱日本史上首次「向美國完全開放市場」,日股及美股也大漲慶祝。然而,美國在貿易與金融卻無法與中國大陸真正脫鉤。況且,美國物價水準有上升的趨勢,經濟衰退疑慮尚未解除,川普卻大呼勝利,實在言之過早。

持平而論,在這場對等關稅,中國大陸的應對並非完全被動,一方面利用「稀土牌」加強談判籌碼,一方面轉向歐盟、東協與一帶一路市場,顯示中方多年來一直調整其全球供應與出口戰略。

美中二大經濟體關稅談判關呼全球經貿走勢,未來若美中無法在8月12日之前談妥新協議,關稅休兵期結束後,全球貿易秩序恐再度面臨新一輪震盪與重組。

▼持平而論,在這場對等關稅,中國大陸的應對並非完全被動,一方面利用「稀土牌」加強談判籌碼,一方面轉向歐盟、東協與一帶一路市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