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長者不一定只是看電視 調查:聽音樂、唱歌有助健康老化
▲聽音樂、唱歌有助於健康老化。(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音樂可以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其實更有機會幫助長者健康老化!董氏基金會指出,許多研究證實,音樂可促進長者社交連結、改善情緒,且國外最新調查結果顯示,50至80歲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音樂能讓他們緩解壓力或放鬆身心,建議民衆陪伴家中長者,除了看電視、聊天、聚餐,不妨一起聽音樂、唱唱歌,維持健康的身心。
董氏基金會分享,這項由密西根大學醫療政策與創新研究所學者,於2023年7月至8月,針對50至80歲的民衆抽樣,透過線上或電話方式詢問2,657名受訪者聆聽和創作音樂的經驗和感受。
結果顯示,所有受訪者皆表示音樂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娛樂,65%表示音樂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或心情;60%表示音樂讓他們充滿活力;幾乎所有受訪者(98%)都能從參與音樂活動中獲得健康的益處。且調查也發現,身體狀況一般或較差,以及經常感到孤立的年長者,每天聽音樂的比例較低。
輔仁大學音樂系音樂治療組兼任助理教授陳質採說明,音樂飽含旋律、節奏、音色、和聲、調式、曲式等元素,在唱歌、演奏等音樂活動中,影響生理反應,促進情感表達、社交互動,提升認知和動作協調能力,從而促進身心健康。陳質採提醒,不論是被動地聆聽或主動的演繹,都可以讓長者從音樂中感受到與人或與世界的連接,幫助他們放鬆身心、緩解孤獨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親友可以將音樂融入長者的生活中,可設定早上、午休、傍晚、睡前等時間,播放他們喜歡的音樂甚至反覆以漸漸建立習慣。
葉雅馨指出,可以選擇一些經典歌曲,像《破曉時分》是陪伴60年代的人入夜後經典廣播曲,可讓親子或祖孫間透過音樂增加話題;也可以和長者分享現在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讓長者體驗不同的曲風,聽完後相約下次再一起聽的時間,討論想聽的音樂種類,幫助長者透過音樂與人連結、減緩孤獨感,維持健康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