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穿搭是年輕世代展示收藏的語言,也像是一種行動的視覺策劃展演。身上物件怎麼組合、不同的主題場合該怎麼搭配,物我關係的重新發現、個人價值觀與美感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在其中都感覺快樂且有意義!
沈奕|從國中開始聽龐克的資深樂迷,吃茶店愛好者,曾赴日就讀設計,目前爲媒體工作者。
✸ 沈奕的周邊故事 ✸
2023火球祭周邊T-shirt|袖子上由日本插畫家TM Paint創造的角色是亮點,TM Paint熱愛美式龐克風格,與滅火器和火球祭的精神不謀而合。
滅火器╳MOBSTYLES聯名短褲|MOBSTYLES推廣格鬥、慢跑與音樂文化,輕量速乾材質適合高張力的聽團現場,最具標誌性的爲其迷彩花樣與紅黃色Logo標籤,也是滅火器主唱楊大正的愛牌。
Hi-Standard毛巾|日本傳奇龐克樂團Hi-Standard於2023年復出,發行專輯《I'm a rat》後不久鼓手離世,三人組合成爲絕響。去年到日本參加龐克音樂節PUNKSPRING時購入這條毛巾,這隻由TM Paint繪製的老鼠如同鼓手恆岡章的象徵。
KEEN╳FUJI ROCK聯名涼鞋|2023年推出的鞋款,活潑跳色可成爲日常穿搭亮點,也適合音樂祭着用。
FUJI ROCK石頭精靈(Gon-chan)小包|2018年在音樂祭上購入,取小溪裡的石頭爲吉祥物,有着感謝自然、友善環境的意涵。目前已絕版。
東北live house大作戰手環|由東北PA團隊SPC創辦人發起的行動,在311震後於災區建立live house邀約樂團演出,活絡當地人氣與經濟。不少龐克樂迷會購入周邊給予支持。
ZEPP飲料瓶扣鑰匙圈|日本連鎖Live House品牌ZEPP生產,印有「osaka」的字樣。在日本看live有另購飲料券的傳統,若兌換非酒精飲料就會獲得,目前已絕版。
手機殼貼紙|透明雜誌主唱洪申豪開設的選品店「Par Store」與插畫家合作推出的貼紙。
你從何時開始喜歡龐克音樂,這個文化的魅力是?
國高中很常聽Green Day、Blink-182等美式龐克樂團,後來接觸到滅火器、透明雜誌、傷心欲絕等臺灣獨立樂團,又因爲滅火器以及去日本唸書的關係,認識了橫山健、銀杏BOYZ等。除了身心受到音樂觸動,我很認同龐克精神提倡「用自身的微小力量,去做最大的反抗」——反資本與體制的意識,像早期龐克迷會DIY手繪傳單、拒菸戒酒等行爲。這樣的價值觀成爲我衡量認同與選擇的標準之一。
龐克音樂強調「演出者與觀衆是一體」的現場氛圍和互動非常吸引我,像是有人體衝浪將觀衆送上臺、比較強勁的衝撞等等,都體現了全場的默契及信任關係——高張力的現場通常大家也無暇拿出手機,更能盡情沈浸在表演當下。
開始入手、穿戴喜愛樂團與音樂祭周邊的心境是什麼?
學生時期沒什麼機會買到歐美樂團的官方周邊,也比較沒有版權意識,我會自己去掃描專輯印成貼紙和T-shirt,無所不用其極想展現愛他們的心情。大學後聽臺灣與日本團較多,在財力和通路上都相對好入手,也是一種對創作者的支援。從最初穿戴周邊可能是想展現品味、認識同好,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舒適圈,下手時會多考量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審美及實穿性。聽團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周邊越來越常出現在日常休閒的穿着裡。
穿搭音樂周邊有無眉角或訣竅?
如果全身上下混搭不同樂團的周邊,可能會給人一種沒有中心思想和忠誠度的「poser」感,但如果都是同個樂團周邊又有點「過於迷妹」的羞恥感。可能是自身的水瓶座反叛性格,會想在應援時和別人有點不一樣;像在身上帶入一個「偶像的偶像」、「龐克樂傳奇」這類的周邊,知道的樂迷就會覺得「啊你很懂他們」。另外也會避免在「A音樂祭」穿戴「B音樂祭」毛巾衣服這類的行爲。
去音樂祭和專場的穿搭考量不太一樣,音樂祭通常偏outdoor風格、帶點可愛元素;看龐克場時則更在意安全與舒適,大多是團T搭褲裝,不易被踩掉的鞋子,不戴耳環、戒指、眼鏡等。甚至有人會自己改造褲子,縫上放手機的口袋,拉鍊也要特地選過,以防衝浪和跳躍時刮傷別人。
去音樂祭通常帶着出遊的心情,以洋裝、亮色系單品、涼鞋或瑪莉珍鞋穿出可愛的outdoor風格。
龐克專場更在意安全與舒適,多以團T搭褲裝、不易被踩掉的鞋子。
收藏與穿戴周邊爲你帶來哪些樂趣?
在聽團現場會感覺和大家是一體的,音樂祭也像是「團T大賞」,可以用周邊辨認樂迷的資深程度。我有過幾次因爲穿着周邊開啓的奇妙際遇;一次是大學時穿着朋友手染改造的透明雜誌團T去看錶演,場外遇到主唱洪申豪問「可以借我拍一下嗎」還上傳到社羣分享。另一次是前年日本傳奇樂團ELLEGARDEN來臺開唱,日本歌迷因爲我們穿的Hi-Standard衣服來相認。後來不但一起在火球祭玩,他們還幫忙抽日本場門票、載我們去看演出等等,一直保持着聯繫,是很棒的緣分。
◎攝影:安比
◎圖片提供:沈奕
◎責任編輯: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