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給名創優品當頭一棒

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的餘波,尚未平息,成功爆改永輝超市的胖東來,宣佈不再「幫扶企業」。

雖然我們尚未知曉胖東來此舉是否與名創優品有關,但是,如果胖東來不再對永輝超市進行爆改的話,那麼,葉國富充滿豪情壯志的豪賭,或許遭遇到了大麻煩,在他眼中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標的永輝超市,或許真的會成爲一塊燙手山芋。

縱觀葉國富收購永輝超市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資本運作。

這對於一直對於資本並不太感興趣的胖東來來講,無疑是減分項。

曾經的葉國富想要藉助胖東來的模式,加上永輝超市的渠道,再附之以名創優品的產品鏈,打造一箇中國版的山姆會員店,現在,當胖東來不再和名創優品玩,葉國富的美好願望徹底落空。

對於葉國富來講,這不得不說是當頭一棒。

然而,如果我們弄清楚胖東來與名創優品的不同,或許就會對胖東來的退出並不感到意外,甚至還會感覺在情理之中。

同樣地,透過胖東來和名創優品的一左一右,分道揚鑣,我們同樣可以對當下的零售行業有一個更加清晰而全面的認識。

雖然胖東來的規模並不及名創優品龐大,但是,胖東來可以說是中國本土零售行業的標杆企業。

胖東來之所以會成功,並不是它像名創優品一樣把握住了資本和流量的紅利,而是在於它對於零售行業本身有了一個全面的改造,帶給了消費者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同胖東來不同的是,名創優品從開始就透露着相對較爲明顯的以規模和效率爲主導的發展特徵。

無論是名創優品門店的遍地開花,還是名創優品持續不斷地融資,我們都可以看出,名創優品用零售玩家們的姿態,走出了以資本爲主導的規模化發展的步伐。

如果按照經典意義上的規模和效率模式,不得不說,名創優品是成功的。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以資本爲主導,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以規模爲準繩,那麼,名創優品或許僅僅只是一個資本運作的標杆,而無法成爲一個零售行業的標杆。

此番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葉國富在資本運作上的大手筆。

雖然葉國富一直都在說,要相信他對於零售行業的判斷,要相信他對於行業發展方向的判斷,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以資本運作的方式來試圖改變零售行業,那麼,收購永輝超市,非但不會成爲他帶領名創優品再度走向一個全新高峰的起點,甚至還是他將名創優品帶入到滑鐵盧的開始。

胖東來之所以會在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之後,便選擇退出,其實正是看到了葉國富的這樣一種以資本爲主導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問題和弊端。

說到底,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追求規模,如果僅僅只是一味依靠資本的方式去彌補自身發展過程當中的問題和弊端,而沒有真正從零售行業本身着手,那麼,這樣一種方式縱然可以給名創優品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這樣一種影響依然是難以維持的。

胖東來與名創優品的最本質的發展模式所產生的矛盾,纔是真正導致胖東來之所以會在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之後,便開始選擇退出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葉國富之所以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刻收購永輝超市,除了和永輝超市現在的價格相對較低有關之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看到了胖東來在爆改永輝超市上的成功。

按照葉國富的想法,胖東來並不僅僅只是爆改一家永輝超市,而是要爆改永輝超市的近1000家門店。

如果按照這樣一種邏輯來發展的話,對於葉國富來講,不得不說是一筆好的買賣。

然而,如果我們站在胖東來方面來看的話,並不是一個好的事情。

試想一下,如果胖東來將永輝超市的近千家門店進行爆改的話,那麼,現在的胖東來,還是胖東來嗎?

很顯然不是。

當爆改近千家永輝超市之後,胖東來不再是今天的胖東來,而是成爲了永輝超市的代名詞。

當胖東來失去了自身的獨特性,特別是當胖東來失去了對於自身的客戶,自身的消費者的服務能力,那麼,胖東來非但不會存在,縱然是它業已爆改的永輝超市,同樣會再度陷入到困局之中。

胖東來的獨特性、單一性與永輝超市的大衆化、規模化之間的矛盾,纔是導致胖東來選擇在葉國富收購永輝超市之後,便開始毅然決然地退出的關鍵所在。

如果按照葉國富的邏輯,胖東來其實並不需要去幫扶永輝超市,只要它願意以資本的方式來運作和發展,那麼,胖東來可以像名創優品一樣遍地開花地開店。

那麼,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個時候的胖東來還是真正的胖東來嗎?

很顯然,或許早已不再是胖東來了。

當胖東來的獨特性與永輝超市的規模化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特別是當胖東來不願意成爲葉國富所倡導的規模化的模式的「接盤俠」的時候,胖東來便開始選擇繼續退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圈。

對於葉國富來講,他的如意算盤,再度落空。

雖然通過63億元的大手筆,接過了永輝超市近千家門店,但是,如何讓三年虧損近80億元的永輝超市起死回生,對於葉國富來講,不得不說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現在,當胖東來開始退出,或許,真的已經到了考驗葉國富對於零售行業的理解和判斷的時刻了。

如果葉國富無法像胖東來一樣對永輝超市爆改成功,那麼,永輝超市非但不會成爲讓外界重啓對於名創優品新想象的起點,甚至還會成爲將名創優品拖入到更大的泥潭的開始。

事實上,無論是對於以電商爲代表的線上的零售玩家們來講,還是以對於以實體店爲代表的線下零售玩家們而言,一場全新的變革,正在上演着。

無論是怎樣的一種發展方向,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一味地延續以往的發展模式,一味地追求資本和流量,必然是無法持續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胖東來的聲名鵲起上,看出一絲端倪。

我們說,胖東來之所以會火爆,其實並不是說它像名創優品一樣,門店有很多,品類有很多,價格有多低廉,而是因爲胖東來的產品、服務、體驗建構成爲了一種三位一體的全新的模式。

如果我們將名創優品的模式看成是它滿足了以往人們僅僅只是追求低價,僅僅只是追求品類齊全的痛點和難題的話,那麼,以胖東來的崛起爲代表的零售新模式的崛起,則讓我們看到了用戶需求真正發生着的一場深度而全面的改變。

對於名創優品來講,它真正需要做的,並不僅僅只是延續以往的資本化、規模化的運作邏輯,而是更多地需要強化自身對於上游產業端、供應端的深入介入,強化自身對於自身服務水平的提升,強化自身對於用戶和消費者的理解。

說到底,名創優品還是要回歸到零售行業本身,而非僅僅只是將自身看成是一個以資本爲準繩的樣板。

當名創優品迴歸到了零售行業本身,而不再僅僅只是一味地以資本化、規模化的邏輯來看待自身,來思考自身的發展,或許才能真正擺脫當下的發展困境,讓外界重啓對於名創優品的新想象。

從這一點上來看,名創優品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刻接盤永輝超市,並不見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原因在於,這依然還是名創優品在延續以往的發展模式,而非迴歸到零售行業本身。

如果名創優品能夠像胖東來一樣對永輝超市進行爆改,特別是當名創優品可以像胖東來那樣能夠給永輝超市帶來切切實實的改變,那麼,這次收購纔是成功的。

相反,如果葉國富僅僅只是看到了永輝超市的門店規模,卻無法找到真正爆改永輝超市的方式和方法,特別是僅僅只是將此次收購看成是一種以往的商業模式的延續,那麼,此舉非但無法爲名創優品帶來新的助力,甚至還將會給名創優品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

結語

當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之後,胖東來選擇了退出。

葉國富進,胖東來退。

這,其實是在情理之中的。

對於葉國富來講,這無異於是當頭一棒。

名創優品本身的發展模式與胖東來本身的發展模式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出現。

對於葉國富來講,當胖東來選擇退出,他曾經試圖將爆改永輝超市進行規模化運作的方案開始落空。

如果永輝超市缺少像胖東來一樣的爆改者,那麼,縱然是在名創優品收購之後,可以暫時性地緩解自身所遭遇的困境和難題,但是,從長遠來看,它還是沒有徹底擺脫現在的困境和難題。

對於葉國富來講,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或許並不僅僅只是關係到永輝超市未來的發展,甚至還會影響到名創優品未來的發展。

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那麼,收購永輝超市,非但不會成爲葉國富再度續寫神話的新開始,甚至還會成爲葉國富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