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傾囊捐珍品爲辦成中國第一個書法篆刻專業
◎閻澤川
潘天壽先生(1897-1971)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教育家。1962年4月,文化部在杭州召開全國高校文科教材會議。在會上,潘先生一開口就把與會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現在學國畫的學生,不會在自己畫上題字,簡直是笑話。”“國畫系應該把書法、篆刻列爲必修課。”
潘天壽還列舉了全國不重視書法的傾向,不無憂慮地說,“現在中小學課程多,一時開設不了書法課。但書法篆刻藝術是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必須繼承,少數高等藝術學校應該開辦書法專業,培養書法人才。如果再不抓書法教育,就會出現後繼無人的情況。”
潘天壽的意見得到與會人員的熱烈反響。會議決定,有條件的學校可先開設書法篆刻課。會後,潘天壽在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成立了一個書法篆刻專業籌備小組,他作爲院長親自掛帥。那年炎熱的暑假,潘天壽在自己的畫室裡翻箱倒櫃地忙碌了好些天,整理出幾十件歷代名家書法珍品。他以往的收藏本來就很有限,於是決定全部都捐給國畫系,作學生學習的臨本。
潘院長一次性捐獻數十件珍品,令全校師生們大爲吃驚。董其昌、莫是龍、張瑞圖、傅青主、伊秉綬、康有爲、經亨頤、李叔同、弘瑜和尚、蒲華、吳昌碩、馬一浮、張大千等等的書法作品,都是平時不易見到的珍品。
當時正值國家困難時期,文化部爲支持開辦書法專業,撥款2000元用於購買圖書資料。系裡用這些錢,從各地舊書店收購了近萬冊碑帖、印譜。加上潘院長捐獻的這些名家手跡,師生們總算有了教學的資料。
大約籌備了一年時間,第二年,中國第一個書法篆刻專業正式成立。開學後,潘天壽先生又親自授課。從最初的設想,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教材,準備教具,選擇教師和招收新生,直到親自授課,潘天壽先生爲書法教育專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