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留才、降成本 星級餐廳拓點展店
此外,新品牌、新業態,不只可擴大客源打擊面,滿足不同外食消費族求,更重要的是,店數具經濟規模後,將可透過「統一採購、集體議價」,降低採購成本,形成良性循環。
疫後民衆生活迴歸常態,包括米其林摘星餐廳在內的高檔餐廳自去年第四季起,陸續出現訂單減少、消費頻率下降的現象。面對消費下行、營收平均減少3成的挑戰,獨立經營的餐廳或增加週休天數降低人事費用,或推短版菜單調降訂價,更有業者必須增資「續命」。
而具規模的餐飲集團則挾底氣足、子彈夠的優勢,繼續佈局發展前進。「T+T」的負責人蔡元善表示,餐飲事業最重要的人力與人才,投資開「Circum-」是爲讓資深且具能力內場同仁可獨當一面有新的舞臺可以發揮。如今再與新股東投資開「三點三 」港點專賣店,則是希望進軍平價中餐市場,並希望未來有機會發展連鎖。
豊漁餐飲集團採多品牌、多業態擴大營運規模,未來規劃推出「精肉鋪」、「清酒舖」等新品牌,在攜手今年獲米其林二星的「盈科EIKA」,完成在日料市場從高端到庶民的全方位佈局後,將結盟連續七年蟬聯米其林一星的「Impromptu by Paul Lee」,並將該品牌正式納入集團陣容,這不僅是豊漁首度跨足西餐領域,也是豊漁餐飲牌興櫃後首宗重大合作案,豊漁餐飲後續可在星廚指導下發展新的西餐品牌,並可循「初魚」模式發展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