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後解析》臺股卡「關」帶量重挫211點 市場信心潰堤
臺股29日開平低後急殺並收黑,大型電子股帶頭跌,鴻海(2317)跌幅2.5%、臺積電(2330)跌幅近1%、聯發科(2454)大跌2.85%,電子五哥臉綠。資金轉向軍工族羣、ABF、PCB等族羣。欣興(3037)大漲逾5%名列臺股成交量第五大個股,持續成爲市場焦點。雷虎(8033)漲停86.7元鎖住多頭士氣銳不可當,中光電(5371)漲幅近6%,近年也往無人機領域發展的事欣科(4916)同漲逾4%。
倒是短線強攻的南亞(1303)、臺玻(1802)出現多頭棄守的獲利了結,股價連袂收低,也反應出關稅情勢不明朗之下,盤面上族羣與類股輪動加速。
分析師指出,盤中臺股的急挫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關稅因素,有傳言臺灣稅率恐達22%且恐須比照日本模式加大對美投資,也有傳言關稅稅率達25%,投資人恐慌,導致賣壓增強。另外,美國「232晶片產業調查」也將在近期公佈結果,學者推估臺灣稅率可能不會太低,甚至可能落在25%至50%之間,市場信心面脆弱,助長跌勢。
雖也有傳聞美國拒絕總統賴清德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時,過境紐約,不過,分析師認爲,此一消息應不至於引爆臺股瞬間急殺,最大因素還是在於盤勢已在高檔,臺灣關稅稅率卻遲遲無下文,因此投資人一聽聞風吹草動,就急於先賣再說。
儘管關稅懸而未決,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廖炳焜指出,本週美股財報登場的都是指標性科技龍頭大廠,如能陸續有好成績發佈且釋出正向展望,對於臺廠AI供應鏈應會有強勢支持力道,提醒投資人多加關注。選股上,廖炳焜表示,目前應採取「選股不選市」,佈局跌深題材股及長線趨勢股,AI仍爲今年臺股動能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