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穩妥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地方債、房地產市場風險持續收斂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張欣 北京報道

“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較峰值已下降一半。”“去年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行,每年可以爲超過5000萬戶家庭減少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2024年末,融資平臺經營性金融債務規模約14.8萬億元,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答記者問時全面介紹了當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情況,並且列出上述一系列數據佐證。

當日記者會上,潘功勝還介紹了人民銀行在過去一年維護匯市、債市、股市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具體舉措。

穩妥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地方債、房地產市場風險持續收斂

潘功勝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金融機構整體健康,地方債務和房地產風險持續收斂,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一是穩妥推進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到2024年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6%、不良貸款率1.5%、撥備覆蓋率211%,均顯著高於監管標準。這些銀行業主要指標也顯示我國銀行業的健康性。人民銀行、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協同配合,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綜合運用在線修復、兼併重組、市場退出等多種方式穩妥處置中小銀行風險,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較峰值已下降一半。

二是積極支持房地產市場風險化解和平穩健康發展。去年,人民銀行立足宏觀審慎管理職能,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降低新發放房貸利率,推動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去年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行,每年可以爲超過5000萬戶家庭減少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保交樓,加上經營主體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債務重組等方式自我修復,近期商品房交易量、交易價格、房地產貸款等多項指標指向房地產市場活躍度上升。

三是金融支持融資平臺化債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人民銀行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弱化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首先,嚴肅財經紀律,推動地方政府統籌資金、資產、資源化解債務風險。第二,支持地方政府通過注入資產、併購重組等方式,剝離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功能,轉型爲市場化的經營主體。第三,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融資平臺平等協商,通過降低利率、延長期限等債務重組方式,緩解融資平臺流動性和利息負擔。

潘功勝進一步表示,經多方努力,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已大幅收斂。人民銀行於2023年建立了標準化、常態化的融資平臺債務統計監測系統,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定期雙向報送融資平臺債務數據,並進行交叉覈驗。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建立了嚴格的融資平臺退出標準和程序。2024年末與2023年初相比,約有40%的融資平臺通過市場退出、市場化轉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資平臺的序列。融資平臺的債務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和經營性金融債務。2024年末,融資平臺經營性金融債務規模約14.8萬億元,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這些經營性金融債務中約3/4集中在東中部經濟大省,這些省份自身的化債能力很強。2024年四季度,融資平臺新發行債券平均利率爲2.67%。這非常清楚地顯示出,金融市場對融資平臺風險溢價水平大幅下行。

維護匯市、債市、股市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潘功勝還回顧過去一年表示,人民銀行探索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維護匯市、債市、股市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在外匯市場方面,人民銀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面對各種外部衝擊和挑戰,果斷、適時採取宏觀審慎管理等措施。同時,加強與市場溝通和預期引導,堅決對市場順週期行爲進行糾偏,防範匯率超調風險,在非美元貨幣不同程度貶值的情況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外匯市場更具韌性,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匯率避險工具的使用更加廣泛,我們有經驗、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運行。

在債券市場方面,截至2024年末,債券違約率約爲0.25%,繼續保持低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同時,針對前期長期限國債收益率短期內快速下行問題,人民銀行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及時向市場參與機構提示風險,強化監管協同,有效弱化和阻斷風險的累積。

在資本市場方面,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創設了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工具,對促進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較好作用。剛纔吳清主席作了簡要報告,目前,兩項工具的使用情況是:互換便利共開展兩次操作,金額合計1050億元。截至今年2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擬申請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約750億元,金融機構與近9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達成合作意向。

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潘功勝稱,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探索拓展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一是聚焦宏觀經濟運行波動與金融風險之間的聯繫。從宏觀層面把握好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金融風險防範之間的動態平衡,加大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二是防範外部風險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和衝擊。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剛纔文濤部長講得很清楚了,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上升,影響全球市場預期和投資信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並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平穩運行帶來外溢影響。我們將加強對國內外金融市場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完善處置機制及應對預案,嚴密防控外部衝擊風險,維護中國的金融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

三是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加強金融監管協調配合。金融監管是防範金融風險的“第一道防線”。我們將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審慎監管的協同配合,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能力建設,完善權責對等、激勵約束相容的金融風險處置責任機制,對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妥出清風險。

四是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豐富政策工具箱。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附加監管政策,強化資本緩衝、撥備等逆週期管理,加強對主要金融活動、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的宏觀審慎管理。根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運行情況,探索和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政策工具,不斷健全、鞏固金融穩定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