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罡》原住民與大陸淵源深厚

每年8月1日爲「原住民族日」,來自新北市的原民文化藝術團開心地與101合影。(黃世麒攝)

總統蔡英文近日針對原住民的大幅度動作,引起各方不同解讀,然而部分大陸學者與媒體逕指蔡英文此舉是「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等等。其實,大陸應儘速加強與臺灣原住民的交流,並從南島文化着手,以更廣闊的心胸來面對此一議題。

從歷史研究角度來看,蔡英文對原住民道歉,有其道理。尤其上個世紀,相對歷史主義成爲主流顯學後,針對歷史書寫以及所謂視角的問題進行反省,在歷史研究中已成爲共識。這種情況下,強勢的族羣與殖民執政者向被殖民的原住民展現反省的誠意,甚至在國家治理上作出讓步,類似的例證早已出現在美國、澳洲等地。因此,蔡英文的動作符合轉型正義。

中國大陸該如何因應呢?最佳策略就是強化南島文化的研究,把臺灣原住民族羣與文化,一起納入中國文化的研究系譜中。目前學界研究傾向認爲,南島文化與語系是以臺灣爲起點,向整個南島區域擴散。但臺灣作爲一個孤懸海外的蕞爾小島,即使近年發現有原人,但這些原人不可能在小島上分化成十幾種族羣,彼此之間不但長相差異甚大,還發展出相異的語言和文化。因此臺灣原住民必然是遷徙而來,各自擁有不同的祖先與文化脈絡。

至於臺灣原住民祖先來自何方?一種主流研究認爲就是來自中國大陸南方或東南沿海。比如以語言來說,法國學者沙爾加提出南島語系與大陸的漢藏語系同源;美國學者潘乃德則認爲,南島語系出自傣族以及壯族語系,而傣族與壯族都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之一。近年福建的考古也支持南島民族起源自中國東南沿海的說法,例如曇石山遺址、泉州晉江庵山沙丘遺址等地,挖掘出石戈、石叉、陶製品等,各式文物的製作方法與生產工藝,都能在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南島語系島國找到同源的證據。

儘管上述說法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獲得共識,但有一個基本事實是無可否認的:中國南方或東南沿海民族,必然與臺灣原住民乃至南島族羣有深厚的淵源及脈絡,不管臺灣是作爲往南島播散的起源,或是南島是以臺灣作爲遷徙到中國南方的跳板,都改變不了此一事實。

尤其臺灣泰雅族竟然有史詩型歌謠,儘管他們並沒有文字,但史詩是極爲特殊的文化產物,顯示泰雅族來自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與文化傳統的地區。因此,大陸方面應該強化貴州、廣西、海南等地的少數民族文化研究,深入探究他們與臺灣原住民之間的脈絡關係,甚至把視野擴大到整個南島區域。既然大陸早已承認自己是多元民族國家,而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又有深厚淵源,面對蔡英文與原住民的議題,又何妨輕鬆以對!

(作者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