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日薄西山的投資老將 業績光環不再投資者用腳投票

“當潮水褪去,才知誰在裸泳”這句話用在如今公募基金經理人身上,再恰當不過。當前幾年市場好的時候,一批喜好追漲殺跌,膽子頗大的基金經理業績喜人,隨之而來的便是基金管理規模大漲,幫助公司管理費收入提升的同時,自己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同時謀得投資總監,乃至副總經理的高階頭銜。

但最近幾年不景氣的市場環境,這批基金經理大多被打回原形,不僅沒有及時轉向紅利資產幫助投資者保住收益,還繼續追求高成長股,導致虧損幅度“領先”同行。

本期富榜就來盤點三位被市場這個“孫悟空”打回原形的三位名不副實的重量級投資總監:嘉實基金歸凱、摩根資產杜猛以及申萬凌信付娟。

嘉實歸凱歸於平庸

首先來關注下被譽爲嘉實基金成長一哥的歸凱。歸凱目前負責管理多達9只基金,但由於仍然執着於成長股投資,導致近年來所管理基金業績下滑明顯。同時,基民也選擇用腳投票,掛名歸凱的基金規模也大幅縮水。從2020年底的573.19億元迅速減少到今年二季度的208.47億元。

儘管今年市場環境開始轉暖,但歸凱所管理基金的整體表現卻仍處於虧損狀態。截止7月10日,歸凱9只基金過去兩年、一年、六個月、三個月還是一個月,歸凱管理的產品都呈現虧損狀態,平均虧損率超10%,過去一年虧損率超25%。拉長週期來看,9只基金過去三年的虧損更是高達50.50%,遠遜於滬深300指數的表現。

歸凱的投資理念可以用“價值投資”來概括——關注高質量成長股、並將“長期持有、挖掘成長企業”作爲投資信條。從歸凱的持倉變動來看,他近兩年的投資策略似乎更傾向於“追漲殺跌”,既不追求高質量,也不堅持長期持有,陷入怎麼買怎麼虧的投資怪圈中。

“成長一哥”的光環已基本褪完。

摩根杜猛業績不再猛

再來關注摩根資產管理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的杜猛。作爲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他在公募市場上是少數具備“雙十”資質的老將——即從業年限超過十年且收益率超過10%。

衆所周知,杜猛成名之作是摩根新興動力基金,自該基金成立以來,他一直擔任基金經理。截至2024年7月12日,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達到363%的回報,對一隻成立13年的基金而言,業績還算不錯。

一季報顯示,摩根新興動力目前是摩根基金旗下規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產品,資產規模約爲45億元,與成立時的4.59億元相比,規模擴大了近10倍。然而,與2021年末的82.2億元高峰相比,新興動力的資產規模已縮水嚴重。

杜猛同樣屬於“追漲殺跌”風格老將的佼佼者。基金定期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新興動力分別虧損了27.71億元和7.77億元,合計虧損達35.48億元。儘管如此,摩根基金在此期間仍收取了合計1.9億元的管理費。

這也意味着,依靠杜猛光環效應,儘管基金虧損嚴重,但摩根基金依然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杜猛是摩根基金內部培養的優秀人才。自2007年加入摩根基金以來,他從研究員一步步幹起,成爲基金經理後恰逢成長股行情飛起,成功晉升爲公司核心高管,不再受制於業績壓力。

然而,自2021年起,杜猛的投資策略似乎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採取更爲激進的投資方式,追漲了一系列高位個股。這也導致了摩根新興動力在2022年至2023年間出現了鉅額虧損,不過相對於歸凱,杜猛所管理的摩根新興動力基金在2024年頑強得取得了正收益,只是業績是否能夠延續復甦趨勢,還有待觀察。

申萬付娟業績覆水難收

最後來關注下投資老將付娟的日薄西山。作爲公司投資總監兼權益投資部負責人,付娟管理的多隻基金上半年業績在申萬菱信基金內部寬基中排名墊底,這領導的臉往哪擱啊。

付娟擁有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學位和17年的從業經驗。她曾在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和農銀匯理基金工作過,並於2020年加入申萬菱信基金。

儘管付娟在職業生涯初期憑藉農銀消費主題混合基金嶄露頭角並榮獲“金牛獎”,但她在高價加盟申萬菱信基金後的表現卻並不理想。目前,她管理的9只公募基金整體表現不佳,尤其讓基民傷心的是近三年內沒有一隻產品實現正收益,總體上並未爲投資者創造正回報。

以申萬菱信新經濟混合基金這隻申萬菱信標杆基金爲例,付娟自2020年接手管理以來,該基金的業績表現始終不佳,長期跑輸於同類基金和滬深300指數,這也意味着付娟作爲基金經理的操盤基本是負貢獻。

公開年報數據顯示,申萬菱信基金在2023年仍然收取了高達4.21億元的管理費,其中付娟管理的產品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收入。隨着業績的持續下滑,她的管理規模也在不斷縮水。

在2021年高峰期,付娟管理規模一度突破百億大關,但隨着業績表現不佳,管理規模也縮水至只有52億元。

本號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財富號、知乎、搜狐號、大風號等主流媒體端口

如需轉載請後臺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