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民營企業“綠色資產”78億元,邯鄲如何創新綠色金融服務機制?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決策部署,自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不斷深化政策舉措,多措並舉爲企業紓困解難,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現對相關典型案例予以發佈,供交流借鑑。

河北省邯鄲市持續深化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創新,聚焦綠色金融推出一系列小切口改革舉措,將企業“綠色行爲”轉化爲“真金白銀”,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活力、添動力。

深挖企業綠色資產,推動企業綠色價值最大化

首創企業“綠色賬戶”服務模式,指導企業盤點排污權、碳排放權、可再生資源、生態產品等“綠色資產”,精準刻畫企業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綠色低碳技術應用等“綠色績效”,全面展示綠色發展水平。創新以“綠色資產”定價值,以“綠色績效”定槓桿的金融支持模式,充分考慮企業“綠色資產”抵押價值和“綠色績效”授信水平,有力激發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內生動力。2024年,完成鋼鐵、焦化、炭素三個行業57家企業“綠色資產”盤點,評估資產總額100餘億元,其中民營企業78億元,提升了企業資產增值空間。積極推動企業“綠色資產”變現,2024年全市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金額1505萬元,5家民營企業參與排污權跨區交易,獲得真金白銀的實惠。

強化投融資服務保障,助力企業解決資金需求難題

針對民營企業瞭解投融資政策不全面、資金爭取困難等情況,建立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投融資機制,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推出投融資“政策包”,彙總13類中央資金、4類省級資金、3類銀行機構貸款政策,明確支持領域、申報流程、所需材料等,讓企業一目瞭然、心中有數,使政策資金申報便捷、高效。建設投融資“項目庫”,以設備大規模更新爲契機,指導企業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謀劃污染減排、餘熱利用等項目248個,總投資645億元,其中民營企業73個,總投資468.4億元。當好投融資“服務員”,組織環保、金融等領域專家主動幫扶,強化項目評估分析,精準匹配申請政策資金;加強政銀企對接,定期向銀行推送融資項目需求。2024年爲民營企業爭取中央、省級預算內資金項目29個,資金1.69億元;銀行金融機構爲首批納入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的武安工業園區內的兩家民營鋼鐵企業提供信貸資金2.7億元,助力企業實施環保績效創A、燒結機餘熱回收等13項減污降碳項目。

探索開展ESG評價,幫助企業提升信用水平

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自願、三方評價的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價試點。通過ESG評價,爲企業把脈問診、精準開方,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履行社會責任、提高治理能力,改善企業社會形象,提升品牌價值。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企業ESG評價作爲信貸審批的重要參考,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24年,試點完成30家企業ESG評價,其中民營企業12家,佔比40%。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編輯 | 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