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歌手十屆《歌手》陳楚生口碑給那英陪跑,連華晨宇都不如

當何炅撕開寫着“歌王”名字的信封,直播彈幕瞬間被“黑幕”刷滿屏幕。

這一幕彷彿濃縮了《歌手》十年來的所有爭議,觀衆用最簡單的兩個字發出最沉重的質問。

從羽泉奪冠被嘲“靠鄧超撐場”,到那英戴上“芒果親女兒”帽子,再到陳楚生被貼上“皇族劇本”標籤,每一屆歌王都逃不過輿論漩渦。

陳楚生的奪冠爭議像一場精心設計的風暴。

決賽前五小時,一張手寫“內部排名圖”突然在微信羣瘋傳:第一名陳楚生,第二名米奇,第三名單依純。

當最終結果與這張名單完全吻合時,微博瞬間炸鍋,“演都不演了”的嘲諷衝上熱搜首位。

更蹊蹺的是投票數據:陳楚生在幫唱環節僅獲第三名,第二輪卻以23%現場票、18.9%雲端票的斷層優勢逆襲,總票數高出第二名近40萬。

單依純與王力宏合作的《落葉歸根》直拍播放量破億,彈幕鋪滿“耳朵懷孕”。

米奇與格萊美歌手Loren Allred的《Never Enough》被樂評人稱爲“自帶混響的殿堂級合唱”。

但這兩個引爆全網的舞臺,最終只換來第三名和第二名。

陳楚生演唱原創曲《獲獎之作》時,歌詞裡“早餐攤的燈”“快遞盒裡的獎狀”觸動中年觀衆,卻讓年輕觀衆直呼“難聽”衝上熱搜——儘管這個詞條兩分鐘內被“陳楚生歌王”取代。

代際審美割裂在投票數據裡赤裸呈現。

單依純在25歲以下雲端投票中領先15個百分點,陳楚生則在現場聽審團(35歲以上佔比62%)獲得壓倒性支持。

節目組精心設計的“孤膽英雄”劇本加劇了質疑:總決賽海報上陳楚生獨佔C位,六位女歌手呈包圍狀站位,被解讀爲“內定信號”。

爭議早有伏筆。

陳楚生參賽期間新增八個代言,六個合作方與湖南廣電生態緊密關聯。

半決賽他演唱出現明顯降調,仍以第二名晉級;米希亞唱功碾壓卻因選英文歌遭淘汰。

樂評人揪出關鍵證據:總決賽三首歌全部降調處理,音域侷限在G2-A4,部分段落後期修音痕跡明顯。

這不是《歌手》第一次陷入信任危機。

那英去年奪冠時整季僅一次單場第一,被諷“資歷戰勝實力”。

華晨宇四年前四次單場第一卻陷入“飯圈刷票”質疑,網友翻出他演唱《鬥牛》時“高音上不去”的現場視頻。

就連首屆冠軍羽泉,當年也因戰勝林志炫被質疑“人情分”。

節目機制的黑箱操作不斷被曝光。

芒果TV會員投票佔比35%,這部分票倉可無限次投票,被指爲“人造數據”預留空間。

現場聽審團篩選規則成謎,網友爆料“填表時需標註偏好歌手”,疑似定向邀請。

當米奇的吟唱震得觀衆席玻璃嗡嗡作響,票數卻落後陳楚生8個百分點時,現場觀衆席傳出清晰的噓聲。

豆瓣評分從4.3暴跌至3.8,一星評論裡“黑幕”“騙錢”刷屏。

網友統計發現差評集中在三點:陳楚生商業代言與賽程高度同步、國際歌手遭遇壓分、投票增長曲線異常。

節目組聲明強調“流程合規”,但對票數斷層和名單泄露未作解釋。

那英的輿論評價因陳楚生奪冠意外回升。

去年她被罵“劇本2024”,今年網友卻稱“那英至少唱功夠硬”。

韓磊、李玟、結石姐等早期歌王被翻出來對比:結石姐五奪單場第一全程零失誤,李玟帶傷唱跳仍拿下三個冠軍。

當陳楚生工作室轉發“首位原創歌王”通稿時,熱評第一是:“先把安眠藥停了好好練聲吧”——他自曝靠藥物入睡三個月引發的同情,此刻反成諷刺。

音樂競技的公信力正在崩塌。

當單依純的《李白》掀起全民翻唱潮,米奇的高音震碎玻璃杯視頻獲贊千萬,這些現象級舞臺卻換不來冠軍獎盃。

觀衆發現投票器可能早被資本預設了答案,而真正的贏家是那些提前簽約代言的商業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