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阿公重拾生活熱情 雲林居家醫療新嘗試奏效
77歲的楊水源阿公是帕金森氏症患者,透過繪畫改變對生活的態度,圖爲他欣賞自己的作品。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近年持續推動居家醫療,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服務時鼓勵長輩拾起畫筆創作,藉此表達情感與自我療愈,已有20名長者在團隊引導下參與創作,今在詔安客家文化館舉辦「畫出彼一個心內的好所在・銀髮畫展」,讓更多民衆看到長輩心中不一樣的色彩。
「畫出彼一個心內的好所在・銀髮畫展」今在雲林縣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開幕,現場展出20名接受居家照護的長輩所創作的50幅畫作,吸引許多親友、民衆觀賞。
好所宅團隊居家醫師郭育如表示,許多長者因長期臥牀或失能,雖身在熟悉的家中,卻因生活單調與孤獨感導致精神萎靡,她與護理師李宜菡、曾龍笙發現,藝術能幫助長輩重新表達自我,便開始將畫紙與畫筆帶入家中,引導長者自由創作。
「一開始大家都不好意思動筆,但畫着畫着,顏色越來越豐富,情緒也變得開朗。」郭育如說,繪畫能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延緩退化速度,讓長輩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與成就感。
九旬婦人李廖金月行動不便,卻創作熱情不減,每次畫畫都細心選色、反覆上筆,一畫就是好幾天。她笑說,「畫得不好啦」,但畫作色彩明亮,讓人難以相信出自九十歲長者之手
77歲的楊水源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因神經壓迫、下肢無力,身體疾病多,醫護團隊剛接手服務時,常聽他抱怨,但因爲創作,他對生活態度變得正向,現在還會請家人買畫紙,樂於創作,李宜菡說,每幅作品是阿公、阿嬤凝聚對生活的新希望。
「銀髮畫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1月9日。好所宅團隊表示,希望透過長輩的作品,讓更多人理解居家醫療不僅是身體的照護,更是心靈的陪伴,證明「在家,也能被看見」。
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服務時鼓勵長輩拾起畫筆創作,藉此表達情感與自我療愈,已有20名長者在團隊引導下參與創作,今在詔安客家文化館舉辦「畫出彼一個心內的好所在・銀髮畫展」。記者陳雅玲/攝影
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服務時鼓勵長輩拾起畫筆創作,藉此表達情感與自我療愈,已有20名長者在團隊引導下參與創作,今在詔安客家文化館舉辦「畫出彼一個心內的好所在・銀髮畫展」。記者陳雅玲/攝影
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在居家服務時鼓勵長輩拾起畫筆創作,藉此表達情感與自我療愈,已有20名長者在團隊引導下參與創作,今在詔安客家文化館舉辦「畫出彼一個心內的好所在・銀髮畫展」。記者陳雅玲/攝影
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透過繪畫協助長輩找到生活動力,發起人郭育如醫師(右)、李宜菡護理師(左)、曾龍笙護理師(後)與長輩開心合照。記者陳雅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