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吵到孩子!年輕媽1舉動狂咳半年 竟確診第4期肺癌

衛福部公佈去年十大死因,癌症蟬聯首位43年,癌王仍爲「肺癌」。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林澔一攝影

衛福部公佈去年十大死因,癌症蟬聯首位43年,癌王仍爲「肺癌」。事實上,許多人以爲不抽菸就沒事,但真相遠比想像中更殘酷,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出神入化廖醫師》分享,一名年輕媽媽因擔心開抽油煙機會吵到孩子,炒菜都直接不開,結果咳嗽半年,就醫後竟被診斷爲第四期肺癌。

廖繼鼎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習慣,女性患者中更有九成屬於「非吸菸族」。這些人之所以罹病,往往與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覺的風險有關,包括廚房油煙、空氣污染(PM2.5)、通風不良以及家族病史,這些都像「無聲毒氣」,長期侵蝕肺部健康。

他提醒,肺癌初期症狀極不明顯,等到出現明顯咳嗽、胸悶、喘不過氣等警訊時,多已進入晚期。民衆若等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才就醫,可能已錯失黃金治療期。

爲此,廖繼鼎特別呼籲「高風險族羣」應定期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包括:年齡超過50歲、有肺癌家族史、長期接觸油煙或空污、抽菸或吸二手菸者。研究指出,這類族羣若能定期檢查,肺癌死亡率可降低達20%,「這不只是建議,而是真正可以救命的行動」。

另外,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健保從6月1日起正式放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第一線給付,適用對象包括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以及不具有EGFR、ALK、ROS-1腫瘤基因異常等。陳育民推估,每年約1600人受惠,每人每年有望省下超過新臺幣200萬元藥費。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