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這國死抱黃金不放!全球儲備第3高價值10兆元 金融風暴也不賣
▲義大利的黃金儲備反映其歷史遺產與危機應對能力。(圖/路透,下同)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義大利長年堅持「不賣黃金」的立場,如今在金價飆上歷史高點之際,終於迎來回報。隨着國際金價屢創新高,義大利中央銀行持有的黃金儲備價值暴增至約3000億美元(約新臺幣9.75兆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這項堅定政策不僅源自戰後的歷史教訓,也讓義大利在高額公債與財政壓力下,仍保有強大的金融防線。
根據《路透社》,義大利銀行(Bank of Italy)目前擁有全球第三大國家黃金儲備,僅次於美國與德國,總量達2452公噸。以現行價格估算,這批黃金價值約3000億美元。義大利官方儲備中,黃金佔比高達75%,明顯高於歐元區平均的66.5%,顯示該國在保值資產上的保守策略正發揮效用。
義大利對黃金的重視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凱撒大帝時期的「奧裡烏斯」(Aureus)金幣,曾是羅馬帝國貨幣體系的核心。近代政策則受二戰經驗影響。當年,納粹德軍在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協助下,奪走120公噸黃金,戰後僅剩約20公噸。隨着「經濟奇蹟」帶來出口與外匯收入,義大利自1958年起陸續追回3分之2被掠黃金,至1960年儲備已增至1400公噸。
1970年代石油危機與通膨動盪,使全球經濟陷入不穩。當時西方各國央行普遍增持黃金,作爲金融安全象徵。義大利政府在1976年曾以4萬1300根金條作爲擔保,向德國聯邦銀行借款20億美元,但仍未出售黃金。與英國、瑞士等國不同,義大利在2008年金融危機及其後的歐債危機期間,也始終未動用儲備,被視爲守金如命的代表。
義大利銀行前副行長羅西(Salvatore Rossi)在2018年出版的《黃金》(Oro)一書中形容,黃金就像「家族的銀器或祖父的懷錶」,是國家在任何危機中最後的依靠。目前該行在羅馬科赫宮(Palazzo Koch)總部的地底金庫中,保存約1100公噸黃金,另有相近數量分別存放於美國、英國與瑞士。
外界時常呼籲義大利出售部分黃金以減輕公共債務壓力,該國債務總額已突破3兆歐元(約3.49兆美元),預計明年將達GDP的137.4%。但專家指出,即使賣掉一半黃金,也難以根本解決問題。義大利銀行拒絕對出售黃金的可能性發表評論。
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教授史提法諾.卡塞利(Stefano Caselli)指出,在全球秩序重組、數位資產崛起之際,黃金再度成爲受各國央行追捧的最熱門資產」他強調,「當市場劇烈波動、信心動搖時,央行握有黃金,正是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