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對中國電動汽車改變看法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8月2日文章,原題:廉價時尚的中國電動汽車引發歐洲人關注 歐洲領導人可以向北京抱怨低價中國電動汽車充斥歐洲大陸,但其打壓或是徒勞。今夏,中國電動汽車頻繁出現在歐洲道路上。全球汽車研究公司駿特商務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銷量同比增長47.5%,市場份額達5.5%,創下新高。截至7月底,中國在歐洲的電動汽車註冊量同比增長91%,市場份額幾乎翻番,達5.1%,略低於梅賽德斯-奔馳的5.2%。這主要得益於比亞迪、零跑和小鵬等中國品牌。
瑞典主流汽車雜誌和報紙給予中國電動汽車高度評價。瑞典-中國貿易委員會副主席趙炳浩說,儘管當地部分消費者對中國商品抱有負面印象,但中國品牌在未來5年將佔據瑞典電動汽車市場10%至15%的份額。中國車企在瑞典贏得認可,部分緣于吉利收購沃爾沃後扭轉了沃爾沃的頹勢。瑞典人口集中居住在中國品牌經銷商和維修網絡覆蓋的城市區域,也縮短了消費者到店距離。
鄰國丹麥情況類似。丹麥電動汽車協會主席約恩·格隆克亞爾觀察到,公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看法持續好轉。丹麥在線汽車平臺Bilbasen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動汽車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從2024年底的4.4%升至2025年6月的5.5%。“丹麥人傳統上支持歐洲品牌,但比亞迪、小鵬、名爵等低價中國電動汽車的普及,讓每個丹麥家庭都負擔得起。”約恩預測,通過創新、質量提升及潛在收購,未來5年中國品牌在丹麥市場份額可能達20%。
即便在德系車主導的瑞士市場,中國品牌汽車也有突破。瑞士電動汽車俱樂部主席霍爾格·瓦爾說:“比亞迪海豚是首款在瑞士引發關注的中國車型,尤其受年輕羣體青睞,他們買不起高價車型,且是伴隨着高質量中國電子產品和中國電商平臺長大的。”該俱樂部預計中國車在瑞士的份額將繼續上升。瑞士年輕人通過購車應用平臺下單,削弱了歐洲品牌依賴經銷商的傳統優勢,爲中國品牌創造了公平競爭環境。(作者延斯·卡斯特納,劉長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