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界人士表示:中國重視民企發展值得期待
歐洲經濟界人士普遍認爲,近期中國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關於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信號,即中國政府將越來越重視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中國正在努力改善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融資等方面面臨的挑戰。中國民營經濟不僅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還將爲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2月中旬,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歐洲經濟界如何看待此次座談會以及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歐洲企業對開展重點領域對華合作有哪些評價和期待?經濟日報記者帶着這些問題走訪了部分歐洲經濟界人士。大家普遍認爲,此次座談會釋放了關於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信號,即中國政府將越來越重視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德國國際經濟議事會董事會主席彼得·努斯鮑姆對記者表示,這次會議展示了中國對私營經濟的堅定支持,不僅凸顯了中國民營企業的活力,更是一個重要信號,表明中國政府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德國國際經濟議事會成立於2013年,長期致力於積極建立和加強德國中小企業網絡,協會內部彙集了來自全世界尤其是德國、瑞士、奧地利三國的商界精英。
在努斯鮑姆看來,中國政府在技術創新、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戰略定位爲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機遇。“德國經濟界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曾訪問過比亞迪和阿里巴巴等企業,他們在技術創新和全球競爭力方面的成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努斯鮑姆說。
據記者觀察,部分歐洲企業認爲,此前中國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融資等方面面臨挑戰,但近期中國政府公佈的多項政策以及此次座談會的召開表明,中國正在努力改善這些問題,此舉有助於增加歐洲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此同時,歐洲企業關注的不僅僅是中國政府的政策信號,還包括這些政策的實際執行效果、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歐中雙方在全球經濟中的互動和競爭。
在談到開展重點領域對華合作的評價時,歐洲經濟界普遍呈現積極態度。多數歐洲企業認爲,一方面,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特別是在高科技、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和龐大的消費羣體爲歐洲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歐洲企業在環保技術、汽車製造、製藥等領域較爲領先,而中國在製造能力、市場規模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具備優勢,合作將有助於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和技術互補。
當前,中國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近日新發布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再次顯示出中國政府對外資和國際合作不斷提升的支持態度,這些政策將爲歐洲企業赴華合作提供更多機會。
“中國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加充滿希望的未來。它不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還將爲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努斯鮑姆表示,未來,德國經濟界期待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加繁榮的全球經濟格局。 (經濟日報駐柏林記者 陳希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