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開心又回低落 當心非典型憂鬱症
非典型憂鬱症患者的情緒偶有開心反應,會因爲外在的正面刺激而暫時改善,聽到好消息時會感到開心,但過一段時間又回到憂鬱狀態。(本報資料照片)
15歲的小明個性開朗活潑,近3個月卻整天嗜睡,極度抗拒出門,即使到學校也是精神不濟,更令人擔憂的是開始暴飲暴食,體重直線上升,但睡眠、抽血檢查都沒有異常。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爲青少年只是發懶或貪吃,但若這些行爲持續數月並影響生活,應提高警覺,別忽視「非典型憂鬱症」的可能。
非典型憂鬱症好發在15~25歲青壯年族羣,且秋冬季節發作機率較高。新竹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觀察,患者的家族常有情緒疾患病史,如憂鬱症或躁鬱症,特別是三親等內。
周伯翰表示,非典型憂鬱症有5大特徵。首先是情緒會因爲外在的正面刺激而暫時改善,例如聽到好消息時會感到開心,但過一段時間又回到憂鬱狀態。第二是容易感到嗜睡,即使睡眠時間充足仍感到疲倦。
第三是經常攝取高熱量食物,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導致體重增加。第四是感覺四肢像鉛一樣沉重,行動反應遲緩。第五是對人際關係高度敏感,容易因爲他人的批評、拒絕或人際關係問題而極度焦慮,導致社交障礙出不了門。
非典型憂鬱症的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心理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醫師會提供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或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也可透過認知行爲治療、人際心理治療,改善負面認知與人際關係敏感。
周伯翰提醒,規律有氧運動、曬太陽能夠改善情緒與能量水平,飲食方面則避免過量攝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另可建立規律作息,調整睡眠時間,減少白天過度睡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