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實:看美歐“共同價值觀”的崩塌
來源:環球時報
8月初,美國國務院發佈2024年“國別人權報告”,對歐洲盟友人權狀況大加批評,稱英、法、德三國在過去一年裡“人權狀況惡化”,尤其是存在嚴重的限制言論自由和“反猶太主義”問題。歐洲國家對此予以否認。英國政府表示,英國爲“在保障公民安全的同時維護自由而感到自豪”;德國政府發言人則稱,德國是“穩定的民主國家”,“對言論自由擁有非常廣泛的保護”。
自本屆美國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在價值觀問題上對歐洲“盟友”大加指責。今年2月,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嚴厲指責歐洲,稱其正在遠離一些最重要、最根本的價值觀,而這是“西方民主面臨的來自內部的威脅”。萬斯還在接受美電視臺採訪時稱,歐洲“陷入文明自殺的泥潭”。4月,美國國務院網站發表文章稱,歐洲發起了一場“針對西方文明本身的侵略行動”,歐洲國家“將政治機構武器化並將其針對自己的人民”,而歐洲民主滑坡已日益影響到美國安全。5月,因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將德國選擇黨整體確認爲“極右翼的組織”,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痛批德國存在“隱性暴政”。
美國的無情批評使歐洲十分錯愕,引發歐方強烈反彈。在歐洲看來,恰恰是本屆美國政府的世界觀和行爲方式,以及對歐洲內政的干預,才使美歐在意識形態上漸行漸遠,並威脅到雙方的“共同價值觀”。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指出,美國對於歐洲來說不再是一個“穩定之錨”,而是變成了必須對衝的風險。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稱,美國新一屆政府的世界觀與歐洲截然不同,它不尊重既有規則、夥伴關係和長期建立的信任。法國政界高層人士稱,美駐歐外交機構要求歐企遵守美政府中止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行政令的行爲是“對歐洲實施價值觀上的治外法權”。英國《金融時報》甚至直言不諱地宣稱,“美國已成爲西方的敵人”。
二戰後,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以所謂“自由民主”爲核心的價值觀成爲支撐美歐關係的重要支柱,“價值觀同盟”更是談論跨大西洋關係的政治正確。“共同價值觀”包括三個核心要素,即自由公正選舉、保護所有公民的權利和法治。然而,當今西方社會的現實將這一價值觀的外衣剝得精光。選舉受操縱、腐敗行爲合法化、極端自由主義嚴重侵蝕公衆利益等現象層出不窮,貧富分化、道德淪喪積重難返,民衆對現行體制和價值理念越來越感到幻滅。在2024年“全球大選年”,進行選舉的12個西方發達國家執政黨的支持率全線下挫,這是現代“民主制”建立以來的首次。今年7月,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等機構聯合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76%的美國人認爲美國民主“正面臨嚴重威脅”。
對此,有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民主選舉徒有空洞的儀式,已日益淪爲一場鬧劇。有歐洲學者認爲,由於貧富極度分化,西方民主制度已日益成爲“寡頭憲政秩序”。既然價值觀已經變味,且失去其本來意義甚至走向反面,又怎能要求其成爲盟友共同堅持的價值觀呢?更何況,基督教保守主義、激進的覺醒主義以及排外的民粹主義等五花八門的思潮在大西洋兩岸蔓延滋長,國家在意識形態上顧此失彼,民衆在價值理念上無所適從,“共同價值觀”根本無從談起。
更爲重要的是,當前美歐在安全、貿易和全球治理等問題上的分歧和摩擦之大前所未有。美方以放棄對歐安全保障威脅歐洲大幅增加防務開支、強迫歐洲接受屈辱性貿易協定、在多邊合作上奉行“交易式孤立主義”,甚至提出“購買”歐洲領土格陵蘭島。這些行爲都使歐洲民衆看清了美國實用主義外交政策的本質,歐洲民意對美國的好感度也顯著下滑。英國輿觀調查公司(YouGov)不久前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與去年11月美國大選前相比,歐洲各國對美好感度大幅下降。其中,英、法、德分別下降12%、14%和20%,丹麥更是下降了28%。
作爲維繫和促進共同體存在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共同價值觀不僅包括思想共識和信念共識,而且也包括認知共識和評價共識。然而,當前美歐在以上方面的共識要麼蕩然無存,要麼搖搖欲墜。在這種情況下,美歐“共同價值觀”又還能維繫多久呢?(作者是國際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