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派家居,漲不動了

文/十一弟

三年前,國內定製家居的龍頭老大——歐派家居,A股市值邁過了千億門檻。

房地產下行的這幾年,雖然經營業績保持了增長,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已經不再買賬了。

歐派家居的市值一路從高位俯衝下來,跌到現在,只剩下400多億,削掉了六成。

去年,歐派家居的營收規模將近228億,增長了大約1%。

2021年,它的營收增幅爲38%,2022年回落到10%,去年就只有1%了。

歐派家居在去年初的經營計劃,原定的營收增幅至少要達到10%,結果根本漲不動。

前兩天,在股東大會上,它的老闆姚良鬆作了一番解釋——

“營收增長不及預期,主要受消費降級和房地產市場下滑影響。”

“爲順應整裝大家居快速崛起的行業趨勢,去年進行了運營架構調整,也影響到了銷售。”

歐派家居生產銷售的家居產品,主要有衣櫃、櫥櫃、木門和衛浴等。

它在去年進行的運營架構調整,其實是營銷組織改革——

將原有以品類劃分的營銷事業部,調整爲按照區域劃分的三大營銷事業部。

構建以城市爲中心的經營模式,進行全品類(廚衣木衛配)、全渠道(零售+整裝)的統一管理,從組織形態上進一步向大家居戰略方向匹配。

之所以進行營銷改革,是爲了適應市場的整體下行。

從前,在定製家居市場上,擁有七八千家單品類門店,比如櫥櫃店、衣櫃店、木門店,一直是歐派家居的優勢。

但現在,由於消費降級、產品賣不動,這些單品類門店的優勢弱化了。

那些打算定製衣櫃的消費者,之前的預算可能有8萬塊錢,如今減少到了6、7萬塊錢。

要想把客戶的訂單做大,就只能向他們推銷更多的家居品類,衣櫃之外,還有櫥櫃、木門、傢俱等產品。

所謂的營銷改革,其實就是從前的門店,主要賣一兩個品類的定製家居產品。

現在,把所有品類打包在一起,啥都要推銷了。

今年,歐派家居又設定了一個營收增長目標——

力爭增長5%以上。

不過,姚良鬆的底氣也不太足——

“開年到現在,能感受到外面的壓力確實非常大。”

“房地產的銷售數據,一直在下滑。而且不是一般地下滑,而是非常陡地下滑。”

“消費降級的壓力,定製家居屬於大宗改善性消費。”

“大宗意味着消費者更慎重,改善意味着非必需,可以緩一緩,不像油鹽醬醋這些必需品,所以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

在股東大會上,歐派家居的董秘還不忘補充——

“這個目標,並不代表業績指引或盈利預測,更不代表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存在不確定性。”

看來,歐派家居在今年至少5%的營收增長,還要打個問號了。

十一弟查了下,到去年,歐派品牌的家居門店,有6013家,少了幾十家。

但歐派家居流失更多的,還是經銷商。

去年初,歐派品牌有3633家經銷商,到了年底,只剩下3319家。

一年下來,它就流失了314家經銷商。

來自經銷商的收入,佔歐派家居整體營收的比重將近八成。

去年流失了幾百家經銷商,營收規模當然就漲不動了。

收入佔大頭的經銷商流失,歐派家居想要穩住營收規模,就不得不花錢搞營銷。

它在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了1%,但銷售費用大幅增加了18%,接近20億。

其中,廣告展銷費、銷售人員工資提成等費用開支,都在大幅增加。

儘管營業收入只增長了1%,但歐派家居在去年的利潤,卻增長了13%。

十一弟看了下,主要由於它的產品毛利率,在去年提上來了。

在歐派家居的幾大產品裡,銷售佔比最高的是衣櫃、櫥櫃。

去年,它的衣櫃銷售收入超過了119億,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營收。

衣櫃產品的毛利率爲36.5%,增加了4.7個百分點。

在它的毛利結構裡,衣櫃產品收入減少了2%,成本下降了8%。

成本降幅高於收入降幅,毛利率就這樣增加了。

定製家居產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人工、製造費用。

去年,衣櫃產品的材料成本下降了10%,人工成本下降了10%,製造費用增加了8%。

也就是說,歐派家居在去年把衣櫃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壓下來,從而提高了產品毛利率。

還有櫥櫃產品,去年銷售收入70億,貢獻了三成以上的營收。

櫥櫃產品去年的毛利率爲34.3%,增加了0.3個百分點。

在它的毛利結構裡,櫥櫃收入也減少了2%,成本下降了2.4%。

這樣一來,櫥櫃產品的毛利率,也有了小幅提高。

櫥櫃產品的成本里,材料成本下降了4%,人工成本下降了10%,製造費用增加了9%。

跟衣櫃一樣,櫥櫃產品的毛利率提高,也是靠把材料和人工成本壓下來。

衣櫃和櫥櫃這兩個產品大類,去年爲歐派家居貢獻了八成以上的營收。

它們的毛利率有所提高,使得歐派家居在去年的利潤增幅,遠高於營收增幅。

在產品材料和人工上,歐派家居摳出來了利潤。

作爲定製家居行業的龍頭老大,這就是它賺錢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