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通過對美首輪25%關稅反制措施 歐洲企業動搖對美投資信心

特朗普的霸凌式關稅政策,正遭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猛烈反擊。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天發佈公告,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此前,加拿大財政部8日宣佈,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25%關稅措施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日零時1分生效。

在中國和加拿大之後,歐盟也加入對美關稅反制行列。當地時間4月9日,歐盟27個成員國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以報復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宣佈的對歐盟鋼鐵和鋁徵收關稅的措施。

在特朗普肆意挑起關稅爭端、衝擊全球自由貿易秩序之際,4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電話,向外界傳遞了積極的信息。

據新華社報道,通話中李強表示,中方願同歐方攜手努力,保持良好順暢的高層交往,增進政治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堅持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推動中歐關係不斷向好、向前發展。雙方要推動新一次中歐戰略、經貿、綠色、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儘早舉行。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始終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在當前形勢下,歐中關係保持延續性、穩定性至關重要。歐方期待適時舉行新一次歐中領導人會晤,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共同慶祝歐中建交50週年。歐方願同中方推進各領域高層對話,深化經貿、綠色經濟、氣候變化等領域互利合作。

另據新華社報道,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將於4月10日至11日訪華。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此訪是桑切斯首相3年內第3次訪華。中方希望以桑切斯首相此訪爲契機,推動中西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

歐盟第一波反制來襲

“雖然我們歐盟仍然對談判持開放態度,並強烈傾向於談判,我們不會無休止地等待。”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週一表示,“歐盟準備動用一切防禦手段,來應對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

本週三(4月9日)開始,歐盟就要面對特朗普對其幾乎所有商品20%的“對等關稅”,還有針對鋼鐵、鋁和汽車行業的25%關稅。

歐股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已經反映出外界對關稅的衝擊有多擔憂。在特朗普4月2日宣佈所謂“對等關稅”以來,德國DAX 30指數狂瀉超2000點,歐洲STOXX600指數累跌超10%,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最差連跌紀錄。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最近發佈的研報指出,歐洲公司現在約有30%的資產位於美國,對美風險敞口較大,分析師已經大幅下調了歐洲上市公司的收益預測,預計2025年每股收益將下跌7%,2026年將持平增長,明顯低於之前預期。

趕在週三“對等關稅”生效前,歐盟試圖開價挽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7日提出了“零關稅”方案,也就是歐盟願意和美國互免工業品關稅。只是這一讓步方案也遭到了特朗普的斷然拒絕,迴應“這遠遠不夠”。

據新華社報道,謝夫喬維奇當天宣佈,歐盟4月15日起將實施第一輪對美反制關稅,5月15日起實施第二輪。歐盟委員會當天晚些時候向成員國提議對部分美國產品徵收25%關稅,以迴應美方鋼鋁關稅措施。其中,對大豆及多種堅果類產品的關稅措施將自12月1日起實施。歐盟內部文件顯示,徵收關稅商品範圍廣泛,還包括鑽石、雞蛋、牙線、香腸和禽肉等,將會影響約28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歐盟最近推出的對美反制清單包括農產品、鋼鋁等產品,這些反制措施是有針對性的,一旦實施將是有效果的。中國、美國、歐盟是世貿組織貿易規模最大的三個成員。在中國堅決推出全面反制措施後,歐盟如果能夠和中國一起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基本原則,將極大程度挫敗貿易保護主義者顛覆多邊貿易體制的圖謀。

歐盟的首輪反制關稅預計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部分於4月15日生效,其餘部分將於一個月後實施。

“歐盟第一波關稅反制金額不大,但是產品選擇比較精準,都是對美國很重要的產品,對美警告的意味比較明顯,希望藉此傳達出歐盟有可能、有能力對美反制的信號。儘管歐盟內部在對美關稅反制上存在分歧,匈牙利、意大利等成員國主張謹慎使用反制工具,但是德法在歐盟決策裡還是起決定性作用,尤其德國是外向型經濟,加徵關稅明顯衝擊德國經濟,法國也傾向支持德國,所以兩國在對美反制上都有着比較堅定的立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教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歐企考慮凍結對美投資

在特朗普揮起“對等關稅”的大棒後,法國總統馬克龍3日表示美國關稅措施“殘酷且毫無根據”,呼籲企業暫停對美投資。

據《參考消息》報道,幾周前,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宣佈計劃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建設航運物流和碼頭。法國電氣設備供應商施耐德電氣公司上月底表示,將在美國投資7億美元,以支持美國的能源基礎設施。不過,馬克龍上週四在會見法國行業代表時表示,在同美國澄清情況之前,應暫停準備進行的投資或最近幾周宣佈的投資。

從業界的反應看,特朗普關稅的不確定性正在動搖歐洲企業投資美國的信心。

德國經濟與金融諮詢企業麥克羅蒙基有限公司總裁兼創始人馬丁·呂克直言,美國政府拋棄了許多長期穩定的政策,其受信任程度大幅下滑。

據丹麥工業聯合會(Dansk Industri)在2月初對500家丹麥公司進行的調查,四分之一的公司表示,由於與美國經濟關係的不確定性,他們已經下調了增長前景。此外,40%在美國有業務的丹麥公司正在準備戰略調整:大多數公司正在增加庫存或尋找新市場。

比利時Syensqo化工集團、生產發動機部件的意大利Gnutti Carlo集團近日也都宣佈了暫停對美投資項目,因爲“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決策讓投資變得棘手”。

趙永升向記者表示,原本美國對歐盟進口稅率不高,普遍不到10%,如今特朗普20%“對等關稅”一加,關稅在商品總價的比重就會漲到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歐元區製造成本偏高,歐洲企業的利潤空間不大,現在關稅成本攀升,這些企業的營收壓力也會陡增。

一些歐洲企業選擇通過漲價緩解關稅壓力,而這樣的結果就是關稅的負擔又落回美國消費者頭上。法國勒克萊爾超市集團總裁米歇爾—愛德華·勒克萊爾8日對媒體表示,美國消費者首先將支付“對外國產品徵收的稅款”。他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通脹率將達到4%或5%”。

關稅衝擊下,西班牙3日宣佈141億歐元援助計劃,包括向受關稅影響的公司提供公共貸款、幫扶汽車行業等,以保護可能受到美國關稅衝擊的經濟。

與此同時,歐盟也把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市場。馮德萊恩7日表示,“我們將像激光束一樣專注於美國以外那83%的全球貿易。這是巨大的機遇。”在與墨西哥和瑞士達成協議後,“我們正在與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談生意。”

關稅博弈何去何從

不少投資者曾押注特朗普在衰退壓力下會調整關稅政策,但隨着高關稅的落地,對白宮緩和關稅政策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歐股週三開盤,三大股指全線走低,歐洲STOXX600指數早盤跌幅超3%,拋售壓力、悲觀情緒再度高漲。

馮德萊恩說,儘管歐盟仍致力於與美國談判,但也在準備一旦談判破裂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

除公報中的反制清單外,歐盟“反脅迫工具”也在醞釀之中,被稱作“貿易火箭炮”。一旦外交手段失效,這些工具可以用來懲罰那些利用經濟威脅向歐盟施壓的國家。該工具將賦予歐盟更大的權限,包括限制美國企業公開招標、限制美國對歐盟享有順差的服務貿易。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歐盟2023年對美貨物貿易有着1558億歐元的順差,但在服務貿易方面,歐盟對美卻有着1040億歐元的逆差。對此,趙永升認爲,歐盟比較有力的“一張牌”可能是針對美國數字巨頭徵收數字服務稅,最低15%的稅收將對美國科技公司構成沉重打擊。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胡春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歐盟通過媒體間接發出了很多“強硬的”信號,比如透露歐盟的反制工具箱,包括反脅迫機制、對美國互聯網巨頭服務貿易的違規懲罰等,但就是不直接攤牌,這大概是一個策略性的手段。

據新華社報道,美方宣佈“對等關稅”措施以來,歐盟成員國持續協調立場,波蘭、愛爾蘭等國家主張謹慎行事,優先推動與美談判。

胡春春指出,在迴應美國加稅問題上,歐盟內部立場本身並不統一,雖然馮德萊恩發出了歐盟準備有所反擊的信號,但是歐盟內部還有很多聲音仍在試圖順應特朗普政府的邏輯,希望以談判避戰。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歐盟首輪關稅反制方案來看,能看出歐盟雖然對特朗普大加關稅非常憤怒,但從反制規模看,對比中國對美所有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歐盟只是挑選了一部分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所以恐怕還是對美國抱有幻想。

當前,特朗普以加徵關稅爲籌碼,試圖脅迫其他國家妥協讓步,強勢收割利益。崔凡指出,歐盟作爲世貿組織的重要成員,無論是反制還是談判,都應該以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爲原則。如果歐盟屈服接受在協議中塞入違背世貿組織基本原則的條款,即使達成協議,也會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