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對首波9273億美國貨課稅 「貿易火箭筒」可能出動反擊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25%的汽車關稅於3日凌晨生效。(圖/路透)

記者王致凱/綜合報導

爲了反制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歐盟國家未來幾天內將試圖達成一致立場,對包括牙線到鑽石等280億美元(約新臺幣9273億元)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以做爲首批反制措施,同時還有可能將首次祭出有「火箭筒」之稱的反脅迫措施應對(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手段進一步反擊美國。

綜合外媒報導,歐盟此舉代表將加入中國與加拿大的行列,對美國課徵報復性關稅,市場憂心這可能將導致價值數十億的消費品價格上漲,不僅加劇全球貿易戰,並可能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歐盟目前面臨美國對其鋼鋁和汽車課徵25%關稅,川普更宣佈打算對進口自歐盟27國的幾乎所有商品徵收20%的「對等關稅」,新政策將於9日起正式實施。去年歐盟出口至美國產品總額高達5320億歐元,而川普此次關稅範圍已經涵蓋70%商品,未來還可能擴及到銅、藥物、半導體和木材等。

歐盟委員會將於7日向歐盟成員國遞交一份額外課徵關稅的美國產品清單,其中包括肉類、穀物、葡萄酒、木材、服飾、口香糖、牙線、吸塵器和衛生紙等產品。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圖/路透)

不過,歐盟內部對反制措施的涵蓋範圍仍未達成一致意見,其中進口自美國的波本威士忌是最受爭論的產品之一。歐盟委員會已經制定將對其課徵50%關稅的計劃,川普則揚言如果歐盟對波本威士忌課稅,他則會對歐盟生產的酒類開徵高達200%的報復關稅。歐盟內的葡萄酒出口大國,包括法國和義大利等,均對此表示憂心。法國建議歐洲企業應暫緩對美投資,而義大利作爲歐盟第三大出口國,則質疑歐盟是否該對關稅進行反擊。

歐盟各成員國經濟結構不盡相同,但都同樣非常仰賴自由貿易經濟,因此歐盟委員會傾向能確保獲得各成員國支持,以便能持續向美施壓,最終能坐回談判桌。無論各國意見如何,歐盟的初步反制措施將於9日進行表決,外界普遍認爲順利通過的可能性較大。除此之外,歐盟也考慮動用反脅迫措施(ACI)應對,這項措施被歐盟內部人士形容爲「大火箭筒」(the big bazooka)。歐盟ACI措施是自2023年12月起生效的一種因應性措施,目的是爲了對抗他國的經濟脅迫;根據該法案,歐盟還能採取更廣泛的報復手段,不僅能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還能限制他國企業在歐盟內所提供的服務、貿易或投資,並限制企業參與公共採購項目,外界認爲主要是針對美國的科技巨頭進行反擊。

科技服務(例如軟體下載和媒體串流)做爲美國的關鍵支柱產業,ACI能夠對其精準打擊,包括限制美國企業在歐盟推行科技服務,撤銷智慧財產權保護,阻止投資,甚至限制美國金融保險業進入歐盟市場。

▲川普對多國宣佈實施對等關稅。(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