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投行盛讚Deepseek,國內“聰明人”卻在雞蛋裡挑骨頭

最新消息,華爾街兩大投行在Deepseek風靡全球后更新了中國市場的評級。

其中德意志銀行(德銀)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Deepseek是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什麼是“斯普特尼克時刻”?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一舉擊敗美國,率先進入太空。“斯普特尼克時刻”指的就是這種劃時代的關鍵拐點。

德銀在報告中強調,Deepseek的出現將打擊特朗普遏制中國的信心,所以中美貿易戰遠比人們想象中樂觀。德銀預測,中國A股和港股將可能繼續牛勢,扭轉目前估值過低的現狀。

類似地,高盛認爲中國的科技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和增長前景,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因此預測2025年MSCI中國指數有14%的上漲潛力。

事實上,面對Deepseek的衝擊,國外正面的聲音和負面的聲音都有,但唯獨沒有輕視。

有意思的是,對Deepseek的輕視反而來自國內的“聰明人”。

觀點一:Deepseek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完全是東大政府在背後炒作起來的。“誰在炒作Deepseek”一度登上某些社交媒體的熱搜。

事實是——Deepseek的新聞熱度是自外而內傳導的,實際是外國媒體劇烈反應之後,纔在國內引起熱議。

觀點二:Deepseek根本不好用,問個小問題就卡殼。

事實是——Deepseek遭遇了國家級的海外惡意攻擊(IP來自美國)。

觀點三:對比GPT,Deepseek還有很多地方比不上,有什麼好得意的?

事實是——Deepseek的勝利是一種發展路徑對另一種路徑的勝利,而不是一個產品對另一個產品的勝利。Deepseek繞過了“暴力算力”模式,擺脫了對大芯片和大能源的束縛,證明了一條普惠、高效、低成本的康莊大道,並據此擊潰了美國的AI封鎖。其意義,足堪比擬中國擁有的第一枚核彈。

唉,怎麼承認自己人優秀就那麼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