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若誠實 俄烏本可永久和平
歐洲啓蒙年代的法國文人伏爾泰,對凱薩琳女皇及在她領導下崛起的俄羅斯帝國,可說是目眩神搖,撰寫一百九十七封信函,盛讚她是啓蒙霸君,又說「我若年輕些,會想變成俄羅斯人。」
一直到當代的法國總統戴高樂與密特朗,都認同大歐洲包括俄羅斯。假使這些思維落實,或許,歐盟早就延伸至烏拉爾山;北約在蘇東波之後,也就隨着華沙公約解散後跟着消失。於是,早就天下太平的歐洲,可以成爲橋樑,讓美俄良性互動,達成更大規模的核武裁減與削減國防支出。不必川普現在似乎隨便說,也就未必落實的彼此各減軍費百分之五十。
今非昔比,美歐都不誠實,犯罪者不是隻有入侵的俄羅斯。
川普要和平,很好。但若有錢賺,川普未必愛和平。他在首任總統期間,輸送軍火至烏克蘭十五億美元,含致命武器;歐巴馬的四年沒有出售致命槍砲,可能僅十億。拜登任內對我軍售八十三點九億美元,川普是一百八十二點七八億美元。
川普數落拜登,但不肯明言,小布希總統在二○○八年宣佈要讓喬治亞與烏克蘭入北約,早就將禍端暴露得更明顯。美國在二○一四年於基輔搞出政變,導致八年後爆發入侵戰爭。
法德英三國,同樣蔑視真相。俄羅斯不曾侵略西歐,是法國在一八一二年攻進莫斯科;德國納粹在一九四一年入侵後,蘇聯死二千七百多萬人,半數在俄羅斯。由於男性殞命太多,蘇聯在一九五九年首次戰後人口普查時,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女性人口,比男性多近兩千萬。
再看當代,十年前,俄烏在法、德督導下,簽訂明斯克協定,若確實執行,便無入侵,但法、德一事無成,放縱俄烏雙方互控對方不守約定。英國更是好戰。在開戰後一個月,俄烏已經談妥停火草約,此時,英國首相強森突然現身基輔,表示不支持。這不正應驗了澤倫斯基的認知嗎?
三年前此時,澤倫斯基接受《經濟學人》獨家專訪時表示,「在西方,有些人不介意戰爭持續下去,因爲他們認爲這將意味着俄羅斯被拖垮,即使這可能導致烏克蘭滅亡,並以烏克蘭人的生命爲代價。」澤倫斯基不是在說當時的強森,現在以英法爲首的多數歐洲國家嗎?
如果歐美承認自己如同俄羅斯,都已犯罪,日後北約就可解散或不再挑釁,歐洲也就永久和平。重建烏克蘭所需的資源理當商議,讓美歐俄烏各自比例分攤,讓烏克蘭開礦還錢的比例,儘量減少。
歐美如果能夠誠實,兩岸也要誠實。假使歐美不誠實,兩岸也可以成爲西方的表率,誠實面對歷史與當代,承認與尊重對方政體的存在。北京從本世紀起,已在政治談話與法律文件,不再明說中國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要兩岸融合纔是完整中國。臺北要有自信,作好協商與談判的人才與各種必要的準備,讓雙北談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中國內涵,這就可以永久和平。一味備戰,不肯雙管齊下,必生禍端;北約供應軍火,培訓烏克蘭部隊八年,戰爭仍然發生,不是鴕鳥的人,都會記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