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航局“蓋亞”探測器首次通過恆星擺動現象發現新行星

新華社巴黎2月4日電(記者羅毓)歐洲航天局4日宣佈,研究人員利用歐航局“蓋亞”空間探測器數據發現一顆巨大系外行星“蓋亞-4b”和一顆褐矮星“蓋亞-5b”。這是“蓋亞”探測器首次通過恆星擺動現象發現新行星。“蓋亞-4b”和“蓋亞-5b”都圍繞低質量恆星運轉,這種情況被認爲是極其罕見的。

歐航局官網發佈的新聞公報說,這兩顆新發現的天體均位於銀河系內。“蓋亞-4b”繞着距地球約244光年的恆星“蓋亞-4”運轉,質量大約是太陽系質量最大行星木星的12倍,公轉週期爲570天,是一顆相對寒冷的氣態巨行星。“蓋亞-5b”則圍繞距地球約134光年的恆星“蓋亞-5”運轉,質量大約是木星的21倍。它是一顆褐矮星,質量超過行星但又不足以支持核聚變,無法成爲恆星。

據介紹,由於行星本身不發光,太陽系外行星通常很難直接觀測到。但繞恆星運轉的行星會產生微小的引力“拖曳”,使恆星圍繞其質量中心發生微小擺動。根據恆星光譜變化觀察這種擺動,是當前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主要手段之一。

2022年,歐航局發佈了藉助“蓋亞”探測器採集的第三批銀河系探測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些恆星似乎因爲被系外行星“拖曳”而擺動。結合地面光譜數據和徑向速度技術來研究這些恆星,研究人員最終確認“蓋亞-4b”和“蓋亞-5b”的存在。

歐航局“蓋亞”項目科學家約翰尼斯·薩爾曼表示,“蓋亞-4b”的發現表明,“蓋亞”探測器的詳細測量能夠補充現有系外行星發現技術,爲系外行星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蓋亞”探測器於2013年12月升空,次年7月正式投入科學觀測,其主要任務是通過繪製銀河系及其他星系的多維地圖展開“恆星普查”。在今年1月15日結束科學觀測“退休”後,歐航局和“蓋亞”數據處理和分析聯盟將整理其蒐集的數據。基於“蓋亞”觀測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大規模數據計劃分別在2026年和2030年年底發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