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重組傷及微軟軟銀?非營利架構成上市"緊箍咒"
5月7日消息,美國人工智能企業OpenAI週一表示,在與特拉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充分溝通後,公司決定推動全新重組方案。
此前,兩位總檢察長一直密切關注OpenAI試圖擺脫“特殊”公司架構的舉動。目前OpenAI的非營利董事會掌控着營利實體。根據新的重組方案,OpenAI將把現有的營利實體改製爲公益企業(PBC),但仍受非營利董事會的掌控。
新的重組方案可能足以安撫監管機構,並打消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者顧慮——他們在期待未來獲利。但若OpenAI日後謀求上市,這種結構可能成爲絆腳石。
上市之路受限
去年12月份,OpenAI曾提出將營利部門從非營利董事會的控制下獨立出來,規避非營利組織章程中“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類”的約束。但週一這一計劃被擱置。新的重組方案下,非營利主體不僅能繼續控制公益企業,還將成爲其大股東。
相較於原有架構,更簡單的組織形式不僅讓OpenAI更像傳統企業,還可能爲未來通過IPO上市融資鋪路。鑑於OpenAI當下規模、燒錢速度以及公衆關注度,IPO似乎在所難免。
然而聖克拉拉大學公司治理教授斯蒂芬·戴蒙德(Stephen Diamond)表示,按照新的重組方案,OpenAI的上市之路依然“非常狹窄”——非營利實體無法直接上市,只有公益企業具備上市資格。但如果公益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而是隻有使用授權,那麼“要上市的到底是什麼”將成爲最大難題。
OpenAI發言人史蒂夫·夏普(Steve Sharpe)迴應稱,非營利實體將繼續掌握公司關鍵技術。雖然目前無意上市,但按新的組織架構“理論上可行”。但業內稱,若非營利實體控制技術,股東對公司決策幾乎沒有話語權,“在此種架構下,要實現IPO更爲艱難。”
屈從壓力下的重組
OpenAI在嘗試重組的過程中始終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上週,OpenAI前員工集體致函加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阻止公司轉型,稱重組背離OpenAI的非營利根基,目前兩地總檢察長均在審查新方案。
OpenAI還必須爭取微軟、軟銀等最大投資者的支持。這些投資者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均以結構重組完成爲前提。新的重組方案下,公司計劃採用更常規的資本架構,員工、投資者與非營利組織將直接持有股份。
週一有報道稱,微軟尚未正式認可新架構,強調需確保自身投資獲得充分保障;目前尚不清楚其他關鍵利益方是否已同意新方案。
在所有壓力中,億萬富豪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施加壓力最大。作爲OpenAI聯合創始人,目前馬斯克領導的xAI與OpenAI存在競爭關係。他曾提交970億美元收購要約,意在擡高OpenAI非營利資產的估值並阻礙其向營利模式轉型。馬斯克還將重組作爲對OpenAI及微軟提起訴訟的核心內容,指控OpenAI背棄“非營利開發通用人工智能並惠及全人類”的使命。
上週,一名聯邦法官駁回OpenAI要求撤銷馬斯克訴求的多項動議。戴蒙德認爲,這是馬斯克的一次小勝,也可能促使OpenAI改變方向。但據報道,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週一否認這場訴訟對公司決策產生了影響。
馬斯克首席律師馬克·託貝洛夫(Marc Toberoff)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方案“毫無實質改變”,暗示不會輕易放棄這場訴訟。(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