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擬定5年大計 兌現1兆美元投資

爲了能湊到承諾的1兆美元,外媒指出OpenAI正在「發揮創意」(getting creative)開拓新的收入來源。其中包含了爲美國政府以其企業提供客製化產品,以及利用其新推出的AI影片生成模型Sora和AI代理來開闢新業績。

OpenAI近期與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宣佈合作,在ChatGPT上推出購物功能,也可望從中獲取可觀分潤。而先前收購前蘋果傳奇設計師艾夫(Jony Ive)新創公司,推出AI硬體裝置,以及打算透過「星際之門」,將自身運算能力供應給其他公司,都是其開源手段。

節流部分,近期先後與超微(AMD)、輝達展開合作,善用合作伙伴已經投入的成果、共享技術專長,也被自家高管評價,是「利用其他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高招。

但是有分析就點出,OpenAI投入的資金,其實遠高於收入。

業內人士透露,OpenAI每年經常性收入爲130億美元,7成來自於ChatGPT訂閱用戶每月付出的20美元,考量到只有5%的付費訂閱戶,Yahoo Financial因此大讚OpenAI「正在印鈔票」,簡直前景可期。

不過明星分析師陸行卻指出其中風險,他表示是否能讓現有每日1億多人的活躍用戶增加是第一個問題,要使目前僅有的5%付費訂閱戶成長,除了要慎防虎視眈眈的Gemini、xAI的Grok等大廠,還得擔心有「killer app」殺出分食市場份額。

陸行之更認爲扣除掉輝達、超微以及其他投資公司的金援,OpenAI尚有8,000億美元的錢坑要填,若以四年來分期,每年依舊有2,000億美元的籌資目標。若是每年拿不到2,000億,擴廠計劃就會延遲,要是差得太多,AI泡泡恐會破滅。

因此有外媒點評,許多美國大型企業已深度依賴OpenAI的技術來履行其核心業務合約,雖然可能性不大,但若是OpenAI失敗,將可能嚴重危及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