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傳將自製AI晶片!網憂挑戰輝達難度高:恐淪炒股題材
OpenAI與博通將攜手合作開發晶片和網路設備,打造用電規模達10 GW的資料中心。路透
OpenAI傳出計劃攜手博通合作研發AI晶片,市場解讀爲直攻輝達(NVIDIA)霸主地位的舉動,引發網友熱議。有Dcard用戶直言「AI軍火商大戰愈演愈烈」,並關注臺積電ADR股價大漲後,臺股是否也將連帶受惠。不過,多數網友則抱持懷疑態度,認爲相關消息恐怕只是資本市場的炒作手法。
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分享,OpenAI計劃切入晶片設計領域,並與博通合作,被外界視爲挑戰輝達長期壟斷的動作。此舉帶動臺積電相關概念股受到矚目。市場分析指出,AI運算需求推升晶片產能,任何大廠進場都可能改變產業格局,但也有評論認爲,研發與量產AI晶片並非一蹴可幾,至少需要龐大資金與長期技術積累。
原PO在文章中直言「這波操作真的有夠猛」,強調臺積電ADR已率先大漲,預期臺股將跟進。他並以「AI軍火商大戰」形容未來的競爭格局,顯示對OpenAI切入晶片的舉動抱持樂觀期待。
不少網友則表達質疑,認爲美國企業常在研發初期釋出消息,未必代表能夠量產。有人提及「這可能只是炒股或吸引投資的手法」,也有人引用過去「常溫超導體事件」提醒應謹慎看待。另有留言指出,蘋果多年來才逐步建立自有晶片設計能力,OpenAI想要短時間內挑戰輝達恐怕過於理想化。
還有人直言「都是GG(臺積電)受益,沒問題」,認爲即便OpenAI要自制晶片,最終仍需依賴臺積電代工,對臺灣產業反而是利多。此外,也有人強調「多幾個晶片大廠對市場是好事」,認爲長期來看可望分散風險,增加競爭力。
另一方面,不同聲音也指出,晶片開發需要龐大資源與完整產業鏈支撐,「不是有錢就能量產」,甚至有人直言「這種東西不是想做就能馬上搞出來」。部分網友則認爲市場股價波動更多是資金輪動效應,像是「輝達投資OpenAI股價漲,AMD再入股又漲」的輪替模式,真正的實質突破仍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