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肆虐!12歲童「半天吐8次」另8名同校生也吐進醫院
醫師徐浩庭呼籲,預防諾羅病毒,正確洗手、儘量熟食,以及生病不上課等很重要。圖/臺中醫院提供
臺中市一名12歲男童本月初因半夜高燒、肌肉痠痛後狂吐,就醫不到半天就吐了8次,同天男童就讀學校陸續有8名學生出現類似症狀就醫,「門診區內嘔吐聲此起彼落」,症狀診斷爲諾羅病毒羣聚感染,所幸經治療後都明顯改善。
衛福部臺中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徐浩庭說,最近兩週急診會診兒科中有五成以上都是腸胃炎,以發燒、嘔吐到無法進食爲主,年紀區間從兩歲幼童到高中生都有。
徐浩庭形容,這起同校9名學生同日就醫案,「門診區內嘔吐聲此起彼落,還有學生自備嘔吐袋在診間候診」;幸好經排除其他腸胃道細菌感染後,施打止吐針,請就醫學生們禁食、補充水分,給予退燒藥等症狀治療,患者在2至3天后,症狀明顯緩解。
徐浩庭說,根據疾管署公佈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3月2日至3月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9%,但仍爲近5年同期最高;另全國近4周共接獲 274起腹瀉羣聚通報案件,也爲近5年同期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以檢出諾羅病毒152件,佔97.4%爲多,他分析「與疫情解封后國人瘋旅遊、免疫負債有關」。
徐浩庭說明,諾羅病毒是種傳染力極強的病毒,潛伏期約12至48小時,甚至更短,傳染力強,臨牀上以急性腸胃炎爲表現,常見水瀉及嘔吐,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痠痛等,約2至3天緩解。
徐浩庭呼籲,出現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等症狀解除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但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如腹瀉或嘔吐嚴重到出現脫水症狀,要立即就醫;民衆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家長烹製菜餚及食物貯存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分開處理且徹底煮熟後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