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誠健華2024年繼續虧損,核心產品奧布替尼收入達10億元
3月27日晚間,諾誠健華髮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6.6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4.41億元。
營收主要來源奧布替尼
在諾誠健華實現商業化的兩款產品中,BTK抑制劑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首個實現商業化的產品,於2020年12月獲批上市,已在國內獲批三項適應症。2024年度,奧布替尼(宜諾凱)銷售額爲10.00億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49.14%。照此計算,奧布替尼貢獻了諾誠健華同期99%的業績。
在奧布替尼上市前的2019年、2020年,諾誠健華的營收分別僅爲124.7萬元、136.36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1.41億元、-3.91億元。隨着奧布替尼上市,諾誠健華營業收入大增。2021年-2023年,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分別爲2.41億元、5.66億元、6.71億元,對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0.42億元、6.25億元、7.385億元。
其中,2021年,得益於與渤健就奧布替尼治療多發性硬化達成的授權合作確認約7.76億的首付款收入,公司營收猛增至10.42億元,淨利潤-6455萬元,虧損額大幅收窄。不過該合作於2023年2月宣佈告吹。拋去這一因素,近幾年,奧布替尼的銷售收入佔諾誠健華總營業收入均超過90%,隨着奧布替尼銷售收入的增長,諾誠健華的虧損也在逐步收窄。2022年-2024年分別虧損8.87億元、6.31億元、4.41億元。
除奧布替尼外,2022年12月,諾誠健華旗下藥物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獲香港衛生署批准,用於治療不適合自體幹細胞移植條件的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該藥還獲批在大灣區及博鰲超級醫院作爲臨牀急需進口藥品使用,這是一款靶向CD19的Fc結構域優化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從財務數據來看,該藥貢獻的業績有限。
多家證券機構研報分析認爲,2024年-2026年,諾誠健華主要收入來源依然將是奧布替尼血液瘤相關適應症的貢獻,雖然歸母淨利潤在這三年預計依然爲負數,但虧損幅度將進一步收窄。
研發支出持續加大
研發費用高昂也是導致諾誠健華持續虧損的原因之一。2018年-2024年合計虧損額超51億元,在2024年年報中,對於虧損的原因,諾誠健華表示,主要由於公司大部分產品管線仍處於新藥研發階段,尚未形成銷售,研發支出金額較大,且報告期內產品的銷售收入尚不能覆蓋所有成本及費用。
2021年、2022年、2023年,諾誠健華研發費用分別爲7.33億元、6.49億元、7.57億元。2024年,諾誠健華的研發費用爲8.1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57%。
諾誠健華主要專注於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的一類新藥研製,以奧布替尼爲核心,諾誠健華在開發覆蓋所有重要的血液腫瘤靶點的創新藥,奧布替尼還在開發包括多發性硬化症在內的4個自免疾病適應症。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已佈局多個全球前沿靶點,覆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特應性皮膚炎等。在實體瘤方面,佈局了單抗、雙特異性抗體及小分子。截至2024年年底,諾誠健華正在進行30多項處於不同臨牀階段的全球試驗。
諾誠健華在研管線在逐步進入收穫期。2024年年報中披露,奧布替尼新適應症用於治療一線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細胞淋巴瘤預計將在2025年獲批,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療法用於治療不符合ASCT條件的復發或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成年患者,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獲得BLA(生物製品許可申請)批准。
此外,諾誠健華也在積極尋求授權合作機會。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聯合宣佈,將CD20×CD3雙抗ICP-B02授權給Prolium,諾誠健華和康諾亞將獲得1750萬美元首期等付款,最高5.025億美元里程碑款及銷售分成。
長城證券指出,諾誠健華早期依賴於奧布替尼,在血液瘤市場積累豐富渠道資源和影響力。中短期內,Tafasitamab若在內地獲批上市,有望持續拓寬血液瘤市場。ICP-723、奧布替尼自免適應症、TYK2抑制劑等自免、實體瘤領域產品若能順利上市,有望打開新增長曲線。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諾誠健華現金和相關賬戶結餘77.6億元,現金流充足。不過,新藥研發、生產、商業化是一個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的過程。諾誠健華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公司預計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並將持續虧損。公司未來預計將繼續產生較大規模的研發費用。如果公司在研新藥產品未能完成臨牀試驗或未能獲得監管部門批准,或未能獲得市場認可及商業化,可能將無法盈利,可能將造成公司現金流緊張,公司未來虧損可能進一步擴大。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