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爐!臺灣學界大讚:實至名歸
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8日揭曉,由北川進(左起)、羅伯森、亞吉3人共享殊榮。(美聯社)
2025諾貝爾化學獎今(8)日公佈,由日本學者北川進、英國裔澳洲學者羅伯森(Richard Robson)、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Omar M. Yaghi)共享殊榮,三人的貢獻爲能源、環境、材料科學帶來全新應用前景,臺灣學者們一致認爲獲獎屬「實至名歸」,並且此次獲獎者與臺灣關係深厚,北川進曾多次來臺學術交流,亞基也曾獲唐獎並與學生對談交流,對臺灣學界有深遠影響。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林嘉和指出,羅伯森對MOF的研究可謂全球第一人,對化學界後續發展貢獻相當大。中研院長廖俊智則提到,北川進則在MOF應用於二氧化碳捕捉技術上取得顯著成果,而亞基則開發MOF技術,能從極幹空氣中提取純淨水,爲全球水資源問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唐獎教育基金會表示,亞基開創的網格化學領域,將有機和無機單元以強鍵結合力編織成堅固的多孔結晶金屬有機骨架 (MOFs) 和共價有機骨架 (COFs),這些材料具備多功能特性,可有效捕捉、集中並利用二氧化碳、氫氣、甲烷和水等對地球可持續發展影響重大的小氣體分子,其研究爲當前全球面臨的能源、環境及水資源挑戰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對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具有重要意義。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謝發坤錶示,MOF材料在工業應用上已展現實際價值,例如二氧化碳捕捉與氫能儲存,且不僅推動環境與能源解決方案,也爲醫療創新開闢新路,推測這可能是獲得諾貝爾獎評審委員青睞的原因。
學者一致認爲,本次獲獎者的成就代表了化學領域從「零到一」的突破,而臺灣學界近年也積極邀約頂尖學者來臺交流,展現與全球接軌的決心,同時也感謝這羣學者的貢獻,爲科學進步注入動能,